现场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Ⅲ标现场安全存在隐患及预防措施
一、岸墙基槽深基坑:
我标段内岸墙基槽开挖深度均在8~9米左右,背墙侧边坡均按1:1坡度进行放坡并配合井点降水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基槽底3米左右,在通常条件下深基坑的边坡是稳定但仍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1、塌方隐患:
a、雨天时雨水对边坡冲刷,将造成边坡塌方。
b、降水井停止工作,造成地下水位上涨引起边坡失稳产生塌方。
2、落物隐患:
a、 基坑坡口顶南侧便是施工便道,在日常施工中坑顶和坑内是共同作业。
3、周边构筑物安全隐患:
a、我标段部分基坑位于民房或未拆迁线杆边,基坑开挖将影响周边构筑物安全。
预防措施:
1、做好天气预报的收听,在雨水来临前将所有疑似塌方隐患的边坡用塑料布进行覆盖,避免雨水过度冲刷。储备钢板桩30根并在边坡50米范围内停靠挖掘机一台随时待命处理突发情况。对降水设备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保证降水井在施工期间正常运转。储备备用水泵及发电机。
2、基坑内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在基坑坡口顶南侧2米处设置安全警示隔离带,一方面保证便道与基坑的安全距离,一方面警示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
3、制定专项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上报各上级单位审批后进行开挖施工。对无法保证构筑安全的地段坚决不予施工。
二、施工现场安全用电:
我标段内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具有点多、面广、随机等特点,、施工工地的外部环境条件十分恶劣,风吹、雨淋、日晒、水溅、沙尘等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工地上机动车辆、运行中的机械设备,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震动,这些均容易引发电气事故的发生。施工工地的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等,易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数缺乏用电安全常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性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线路。因此,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进行带电作业,作业人员带电操作时缺少防护措施和监护人。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扎实有效地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督办,落实防雨、防涝、防雷措施,责任到人。在特别潮湿、容易被碾压、易进水的地方进行工作和操作,如震动棒(器)、手电钻、手动砂轮机等手提式电动工具的操作,均必须加装动作(分断)电流分别不大于6,30 mA的末级漏电保护器。必须严格做到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配电箱,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漏电保护一闸的“4个一”规定,严禁用同一开关箱控制2台及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并做好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装备和绝缘工器具,应定期送到有资质的电气试验部门进行直流电阻、接地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相关电气预防性试验。工地电工学习和掌握《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低压安全工作规程》。不要随意进行带电作业,必须带电操作时要采取绝缘防护措施并安排操作监护人。严格加强施工用电现场管理,使用的电线不能随意拖、拉,线路尽量采取架空线路,不能架空也要采取保护措施。不要让电线浸泡在水中或被物体碾压,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等要及时更换和维护、维修。严禁使用拖线圆盘、无防雨措施的多用插座等电器。要特别注意施工现场与邻近架空和敷设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避免钢筋、水管、工器具等金属物件触碰高低压电线。严禁使用脚手架、金属栏杆、轨道及其他金属物搭接代替导线使用,防止因接触不良引起火灾和造成触电事故。操作者接触电的机会多,如更换焊条、手持焊钳、调节电流、接触工件等,若电气发生故障或违犯操作规程者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电弧焊过程中,因焊弧的高温以及焊机和线路发生路障,线路老、超负荷工作,电缆接头过热引起电火花和高温以及溶渣飞溅等都构成危险火源将会引起火灾事故。、电焊机运到现场或在使用之前,应由主管部门验收合格,露天放置应稳固并有防雨措施,每台电焊机有专用的开关箱和一机一闸控制,并由专业电工负责安装。电焊作业属于特种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上岗独立操作。并接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使用合格电焊钳。能牢固地夹紧焊条,与电缆线连接可靠,保持焊钳不异常发热。焊钳要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禁止使用自制简易焊钳。组建安全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配备专职安全员1人,队级安全员6人。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项目副经理、部部长为副组长,各部室、班组负责人及专、兼职安全员为成员。工程部负责安全生产日常指导工作,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日常教育宣传工作,专职安全员负责全工地日常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做好本组的各项安全管理工程。?建立安全例会制度,制定安全防范及紧急救援预案。项目部分管安全的项目副经理、安质部长、专职安全员参加每月安全生产例会,汇报本项目部本月安全生产情况认真吸取兄弟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接受上级领导关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