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05约1.4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创新思维等为核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会出现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甚至出现较高的挂科率。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爱好,设计活动板块和选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探究,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结合实例分析,进行案例分析、综合使用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实践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以期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

2.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及考试成绩的分析,评价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3.对比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系统收集、整理与归纳国内外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学术前沿进行探讨,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调查数据,以揭示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态度和看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对比,采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数据和考试成绩等数据,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三、进度安排

时间点研究任务

2021年4月-2021年5月文献调研、前期准备和方案设计

2021年6月-2021年8月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采集

2021年9月-2021年11月实验实施和数据分析

2021年12月-2022年1月结果论证和研究总结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结果: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效果;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反思其他教学模式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借鉴。

五、参考文献

1.何涛.学案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19,29(6):139-140.

2.李琼.信息技术教育中学案教学法的应用[J/OL].教育视窗,2018,(22):2018-11[2021-03-12].

3.蔡俊华.学案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科研教育,2019(10):69-71.

4.丁晓燕.学案教学法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8(16):84-86.

5.符金茂.学案教学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1):31-3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