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测绘工程专业级培养方案.doc

发布:2016-12-29约7.7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测绘工程专业2013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面、地下及空间三维数据采集、精密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空间大地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和人文素质,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以及在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等领域进行测绘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本专业毕业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获得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以及一定的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基础知识,较好得掌握本专业的新技术GPS、GIS和RS的原理及应用,具备从事各类工程各阶段测绘工作的能力。 2、比较系统地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量技术;掌握现代测绘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 3、具备从事工程控制网设计、施测与测量数据处理、数字化测图与地籍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土建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等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在各种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从事测绘工程设计、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及相关信息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测绘科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5、熟悉各种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主干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核心课程 地图制图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籍与房产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表1 集中实践环节 知识领域 教学环节名称 学分 学期 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部分 入学教育 0.5 1 学校 军训 1 1 学校 英语强化周 0 2 学校 社会实践 3 暑期 学校+企业 自然科学知识 大学物理实验A-1 1.5 3 学校 大学物理实验A-2 2 4 学校 计算机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1 3 学校 GIS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1 4 学校 测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 1 5 学校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 6 5 学校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 4 6 学校 测量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 6 学校 摄影测量学实习 2 6 学校+企业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应用实习 2 7 学校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1 7 学校 工程测量实习 2 7 学校+企业 专业综合实践 毕业(生产)实习 4 8 模式1 学校+企业(社会) 毕业设计(论文) 14 8 毕业(生产)实习 10 8 模式2 学校+企业(社会) 毕业生产实习成果总结 8 8 合计 48 六、标准学制与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知识体系及学分构成 表2 知识体系及学分构成 通识教育 知识领域 课程性质与学分要求 必修 限选最低要求 任选最低要求 合计 通识教育学分合计 54.5 4.5 4 63 专业教育 自然科学 15.5 15.5 一般工程基础类 4 4 计算机 8 8 摄影测量与遥感 10 10 测绘 53 4.5 57.5 GIS 5 5 土木建筑 1.5 1.5 专业综合实践 18 18 专业教育学分合计 114.5 8 6 128.5 最低毕业学分 169 12 10.5 190.5 选修比例 选修学分(限选最低要求+任选最低要求)/最低毕业学分=0.12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附件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通识教育(63学分:必修54.5学分;限选4.5学分;任选4学分) 知识领域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高等数学11学分 必高等数学A-1 5.5 88 88 0 0 1 必高等数学A-2 5.5 88 88 0 0 2 思政课 12学分 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2 32 1 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2 2 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48 3 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8 4 必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体育 4学分 必 大学体育-1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