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省级优秀作品.pptx
第九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省级优秀作品
汇报人:XXX
2025-X-X
目录
1.活动背景与意义
2.活动组织与实施
3.优秀作品评选标准
4.优秀作品展示与分析
5.活动成果与影响
6.案例分享与交流
7.结语与展望
8.附录
01
活动背景与意义
活动背景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迅速,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23年,全国教育技术装备投资已达千亿元,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占比超过30%。
政策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为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需求推动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师和学生对于教育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模式的兴起使得教育技术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活动意义
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活动推动教育技术论文创作,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据统计,近三年内,教育技术论文发表量增长了50%。
促进学术交流
活动为教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有助于缩小教育技术发展差距。活动期间,参会人数超过5000人次。
激发创新活力
活动鼓励教师和研究者关注教育技术前沿,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自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技术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活动目标
推动技术融合
以促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预计到2025年,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覆盖率达到95%。
提升教师能力
旨在提升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通过培训和研讨,预计培训教师人数达到10万,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促进资源共享
构建教育技术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预计收集整理的教育技术资源超过10000份,覆盖全国各级各类学校。
02
活动组织与实施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主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为指导单位,联合各省教育厅及中国移动各省公司共同承办。
承办单位
活动由各省教育厅教育技术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中国移动各省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支持单位
活动得到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的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教育技术发展。
实施步骤
作品征集
活动面向全国教师及教育技术工作者征集论文,共收到参赛作品5000余篇,经过初步筛选,最终确定参赛作品3000余件。
专家评审
组织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评审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评选结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成果发布
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展示,并出版论文集,预计影响受众超过10万人次,推动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参与对象
教师群体
活动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旨在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教育工作者
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分享教育技术应用经验,促进教育技术发展。
学生及家长
活动也欢迎对教育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及家长参与,以增强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促进家校共育。
03
优秀作品评选标准
评选原则
公平公正
评选过程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参赛作品均经过匿名评审,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公开透明
评选结果将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评选活动的公开透明,提高评选的公信力。
专家评审
邀请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依据作品的教育价值、创新性、实用性和技术含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选标准
创新性
作品应具备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如采用新技术解决教育问题,提出新的教育模式等,鼓励突破传统教育边界。
实用性
作品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技术含量
作品应体现较高的技术含量,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提升教育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评选流程
作品提交
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作品,经过初步筛选,确保所有提交作品符合参赛要求。截止日期前,共收到有效作品3000余份。
专家评审
组织专家评审团对作品进行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确保评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评审团由50位专家组成。
结果公布
评选结果将在官方网站上公布,获奖名单和优秀作品将进行表彰,并邀请获奖者参加颁奖典礼。活动结束后,获奖作品将在教育技术相关平台上进行推广。
04
优秀作品展示与分析
作品展示
线上展览
优秀作品将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展览,包括图文、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