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WCDMA-R4核心网交流.ppt

发布:2018-03-10约1.05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移动通信的特点 终端用户的移动性:需要随时知道用户当前位置,以完成呼叫、接续;用户在通话时的移动性,涉及到频道的切换。 无线接入方式:通信环境、传播条件恶劣造成用户同基站之间存在信号。 多移动台、多信道特点:同频干扰、互调干扰、 远近效应 漫游功能:移动通信网之间的漫游,移动网同其它网络的互通。 有限频率资源与巨大用户数的矛盾 GSM发展历史 * 1979年 NMT(北欧移动电话服务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蜂窝系统。 * 1982年 欧洲邮电行政大会上成立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 * 80~90年代 欧洲市场竞争导致大量互不兼容技术推出,促成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成立,要求欧洲采用单一技术标准---GSM,欧盟16个成员国签署同意。 * 1989年 GSM标准生效。 * 1991年 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 目前处于运行中的四种数字标准 * GSM---TDMA 前已被129多个国家,300多个运营商采 用,正在运营的250多个,用户达8000多 万户,每秒产生一个新用户。 * DAMPS---TDMA 34个国家,每10秒产生一个新用 户(正在加 速)。 * PDC---TDMA 日本,覆盖24%。 * IS-95---CDMA 7个国家。 目前尚有某些模拟系统在运行: NMT,TACS,AMPS GSM的优点 A. 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高 B. 容量大: 比TACS高3~5倍 C.可以在SIM卡基础上实现漫游 D. 标准化程度高,开放接口 E. 安全性高:TMSI、鉴权、加密 GSM 网络 GPRS系统 GSM系统构成 * 交换子系统(MSS) 移动交换中心(MSC)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鉴权中心(AUC)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 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收发信台(BTS) * 移动台系统(MS) SIM卡 裸机 PLMN网络结构 位置标识 GSM网路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区域是由一个基站(全向天线)或一个基站的一个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域,或称小区或cell。 若干个小区组成一个位置区(LAI),位置区的划分是由网路运营者设置的。一个位置区可能和一个或多个BSC有关,但只属于一个MSC。位置区信息存储于系统的MSC/VLR中,系统使用位置区识别码LAI识别位置区。 一个MSC业务区是其所管辖的所有小区共同覆盖的区域,可由一个或几个位置区组成。 位置标识 PLMN(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业务区是由一个或多个MSC业务区组成。每个国家有一个或多个。我国各省邮电部门的数字PLMN构成邮电部全国GSM移动通信网络,以网络号“00”表示;“中国联通公司”各省的数字PLMN构成“中国联通公司”全国GSM移动通信网络,网络号用“01”表示。 GSM业务区是由全球各个国家的PLMN网路所组成的。 WCDMA基本网络结构 CS域控制面结构 从R99到R4核心网的变化 R4核心网新增的组件(1) R4核心网新增的组件(2) R4核心网新增的组件(3) R4核心网新增的组件(4) R4主要的信令接口 R4核心网新增的接口——Mc接口 Mc接口的协议模型——H.248 MSC Server H.248连接模型 R4核心网新增的接口——Nc接口 Nc接口 相当于R99中MSC之间的信令部分 是MSC Server之间的呼叫控制信令接口 协议选择 3GPP标准没有指定Nc接口采用哪一种信令,但业界一般采用BICC (ITU-T Q.1901) 中国CWTS标准:BICC必选,SIP-T可选 BICC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BICC提供在宽带转输网上等同ISUP的信令功能 BICC可承载在ATM或IP上 BICC在Nc接口上的应用 为什么采用BICC而不用SIP-T? BICC是3GPP标准中唯一被提到的Nc接口信令(TS 23.205);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络演进时为了在分组网络中支持传统的话音业务而产生的,尤其适合对分组话音的控制 BICC除了作为Nc接口信令,还提供隧道机制为IP BCP和BCTP提供透明传输,如果Nc采用其他信令(例如SIP-T),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补充标准,而3GPP对此是没有相关的补充标准 BICC的作用 BICC由ISUP演进而来,用于在MSC Server之间传递呼叫信息,如主叫、被叫地址等 BICC和H.248一起为IP BCP和BCTP提供透明传输隧道 BICC和ISUP的区别 相同点: 都有入局呼叫进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