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促进保险业发展研究_基于面板数据.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镇化促进保险业发展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杨汇潮江生忠(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 300071)[摘 要] 近年来保险业增速放缓、金融同业竞争压力增大、行业发展空间被压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共同推进下的新型城镇化及保险业“国十条”将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动 力。基于实证 ECM 模型发现,城镇化率与保险深度、保险密度长期协整正相关,城镇化率每增加1% 。保险深度提高 0. 6114% ,保险密度增加 5. 26465% ; 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城镇化率每增加1% ,人身保险深度增加 0. 6138% ,财产险保险深度增加 0. 1727% ,人身保险密度增加 5. 0873% ,财 产险保险密度增加 0. 2313% ,城镇化率对人身险的深化作用强于财险; 与此同时,对比不同城镇化 率面板发现,城镇化率越高,对保险密度深化的促进作用越强。[关键词] 城镇化率; 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 ECM 模型; 面板模型[中图分类号] F8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4 - 3306( 2014) 08 - 0082 - 11一、引言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 年改革开放初期的 17. 9% 到 2012 年的 52. 57% ,经历了跨越式发展。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深化将会进一步推进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保险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 关的行业,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会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医疗、养老、基础设施投资、公共事业建设、 社会管理等需求推动下快速发展。《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 保险业在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 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等 10 个方面的发展目 标及合理规划。在保险业增速放缓、金融同业压力增大、行业盈利空间被压缩的背景下,这些将成为促进保 险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泉。城镇化一般指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城镇化没有一个确切定义,但其进程一般都 伴随着城镇人口增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通常以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 城镇化率来衡量城镇化程度。如果说 1978 年以来的我国城镇化进程是土地上的城镇化,未来城镇化则是新 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更注重完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弥合 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下,保险作为市场化极有效率的风险管理、 社会管理手段,必将在城镇化加速深化过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城镇化带来的这种促进效用不仅是理 论上是可预期的,在实证中应当也是可以证实的。[作者简介] 杨汇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博士研究生; 江生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82 —二、文献综述城镇化与保险业的关系是交互的,保险为城镇化提供财产、人身、责任、巨灾等风险管理手段,城镇化为保险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城镇化深入发展将形成新的城市群和工业群,财富聚集、风险聚集随之而来。基于保险业发展视角,我们着重分析城镇化对保险业深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牛播坤( 2012) 、徐志峰、温剑波( 2013) 、王绪瑾( 2013) 认为城镇化使更多人脱离土地、血缘等传统生活 保障依托,使保险这种商业保障手段有了更大需求,财富增加会加强这一效应,从而带来保费增长、保险深度 与密度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重点是社会服务与保障的一体化、公平化,保险作为一种商业运作机制,可 以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下好城乡“一盘棋”。卢晓平( 2013 ) 认为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晋江模式”、大病 医保城乡一体运作的“太仓经验”都具可推广性。新型城镇化着力熨平社保制度差别,将给商业发展带来腾 挪发展空间。不仅如此,城镇化带来的代际赡养减少问题、城市生活方式导致的“城市病”健康问题、环境污 染问题都可以投保解决。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寿险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契合了城市化进程中 基建与房地产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保险资金运用开辟了新途径。彭玉龙、熊林( 2011 ) 、王滨( 2012 ) 、 杨超( 2012) 都对此期待很高。城镇化的演化也将改写三农发展。肖扬( 2013 ) 认为商业保险特别是国有大 型保险机构拥有政治优势、网络优势、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可以深度参与农业建设,以保险资金投资于现代 农林牧渔,直接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小额保险发展培植了新土壤。郑平( 2013 ) 、牛 播坤( 2012) 、徐志峰、温剑波( 2013) 等还分析了社会管理需求给保险业带来的机遇,环境责任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