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 说明书 - 副本.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学生姓名:孙国宾学号:0703024126课程设计题目:日产1000吨熟料生产线的石灰石破碎车间设计起迄日期:12月20日~1月17日课程设计地点:中北大学指导教师:韩涛、曹红红系主任:李迎春2010年1月 18日1 绪论1.1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水泥——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之一,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水泥工业的发展对保证国家建设计划的顺利进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中国的水泥产量为16.3亿吨;2010年1-11月,全国水泥产量170051万吨,同比增长15.6。据数据显示,每生产1t水泥要消耗1.3t石灰石、0.3t粘土、50kg石膏和115kg标准煤,每吨水泥熟料产生1tCO2。这对我国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是极大的消耗,同时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开展节能减排,开发新技术,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是我们当代人面临的艰巨任务。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水泥厂是黑烟蔽日、粉尘弥漫,立窑是绝对的主流。数量不多的回转窑以湿法生产为主。那时,礼会普遍认为水泥工业是赃、乱、差、粗、笨为特点的行。70~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了几条湿法生产线(如华新窑等),水泥工业的生产面貌有了初步改变和发展,但立窑的主流地位仍未动摇。当时世界舆论有人认为:随着化工新品的不断涌观,未来将用人造新材料(如特种塑料)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一度水泥工业曾被贬为“夕阳工业”。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我们拥有了大批自丰知识产权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期间立窑比重虽仍偏大,但新型干法窑得到了迅速发展,水泥产撞连续居世界首位;同时相应专业人才也得到锻炼、培养并渐趋成熟。但按照西方统计规律认为:当时我国人均水泥产量已接近“饱和”,因此没有多大发展空间;加上全行业平均资源和能量消耗都比较大,污染较严重,即总体技术经济指标仍然落后。因此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实还存在有众多的困难和众多的不确定性。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水泥产量突破了西方所谓“饱和”的规律,继续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更是走出了国门,进军中东、欧、美、非洲等40余个国家,打出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品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先进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的高速发展,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上升到70%以上。另外,在回转窑热耗不断降低的同时,又开发出了利用废弃物、有害毒物、城市垃圾等替代化石燃料生产水泥,以及纯余热发电节能新技术等,从而基本改变了我国水泥工业的落后面貌。但是能源枯竭的预警,温室CO2气体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作为“用能大户,排放(CO2)巨人”的水泥工业,自然又成为众矢之的。因此,新的挑战摆在面前,形势又迫使我们必须继续前行。在新的十年来临之际,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有新的大胆的畅想和不懈的追求。1.2水泥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1)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要求进行设计。在工厂建成后的较短时期内,主机应能达到标定的产量;同时,标定的主机产量应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设备长期安全运转的要求,既要发挥设备能力,但又不能过分追求强化操作。 (2)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在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考虑节省能源,采用国内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但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必须经过生产实践鉴定合格后,才可采用于新建厂的设计中。工艺流程和设备的选择应进行方案对比,以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目的。(3)全面解决工厂生产、厂外运输和各种物料储备的关系。多时间进行计划检修;同时,厂外运输也是间歇的,且受各种复杂条件的制约;因此,各种物料都应有适当的储备。各种堆场、储库的容量,应满足各种物料储存期的要求,储存期的确定应使生产有一定的机动性,以利于工厂均衡连续地生产,但储存期也不应太长,以免增加基建工程量及工厂生产时的流动资金。 (4)注意考虑工厂建成后生产挖潜的可能和留有工厂发展余地。工厂从设计到建成投产往往要好几年时间,而生产技术却是向前发展的。因此,设备能力应能切实满足生产要求并留有余地。 (5)合理考虑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机械化水平应与工厂规模和装备水平相适应,其中主要是要研究经济效果。连续生产过程中大宗物料的装、运、卸,必须实现机械化;重大设备的检修、起重,以及需要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场合,也应尽可能实现机械化。(6)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工业卫生等方面的规定,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以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7)方便施工、安装,方便生产、维修。工艺布置应做到生产流程顺畅、紧凑、尽量简化,力求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