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星星变奏曲.ppt

发布:2017-07-06约2.2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 2、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 领会其象征意义。 3、理解比喻的寓意,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 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借用象征、比 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 多层次的意象叠加,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 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 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 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 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 物。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预习检测: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他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mì 静谧 展示释疑 2、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自学交流三 内容: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 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 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 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时间:8分钟 展示释疑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 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 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归纳总结 反馈训练    试仿照这首诗: “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 * 江 河 朦胧诗: 朦胧 jié 颤动 凝望 覆盖 ménglóng 劫难 chàn níng fù 给下列词语注音 自学交流一 内容: 1、朗读全诗,找出诗中描写的事物并概 括这两节诗的大意。 2、(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 复咏叹星星寄托了怎样的渴望? (2)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一,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时间:8分钟 展示释疑 1、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景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变奏曲:音乐俗语。发生一些变化(加装饰,改变节奏、改变和声等),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为之变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