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2-23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重章叠句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20.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冷寂、凄凉的晚秋图。21.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体现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分析】20.此题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阅读此诗,从秋景的特点入手,特别是“苍苍”“姜萋”“采采”等词,还有对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描写,给人以苍凉凄迷的感觉。

2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写作手法。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强化情感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渎”,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层层推进,强化情感,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