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轮复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复习 考纲要求 1.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 3.能量金字塔; 4.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如何确定的?(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还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与同化的能量是一样的吗? 3、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路有哪些?你对未被利用的能量如何理解? 4、能量流动有何特点? 问题探讨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生产者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一部分。 不一样,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粪便实际上是上一营养级的未被利用的成分,通过分解者将其分解。 流入各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时所同化的物质中所含有的能量。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去 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在10~20﹪,因此,一般的食物链不超过5个营养级。 (1) 能量输入:只有1%的可见光被生产者固定。 能量转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最终散失)。 (2)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养成好的习惯,两个都要写) (3)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4)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5)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大方框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2)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营养级别增加,可利用的能量越来越少。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4)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关于牛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牛(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不属于牛的同化量,是草(生产者)的同化量,是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属于牛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剂的传递效率是多少? (2)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多少? 62.8/464.6=13.5% 12.6/62.8=20.0% 注意:一株大树上,鸟、虫、树的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会发生倒置 关于能量问题的计算 1.辨别食物链 (1)曲线图呈现构建食物链 先增加者先减少,先变化的是被捕食者 丁 (2)柱形图呈现构建食物链(网) 丙→甲→乙→丁 如果有两个生物有机物总量或者能量大致相等,则可能是同一营养级,两者关系可能是竞争。 (3)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 营养级 A B C D 同化量 15.9 870.7 0.9 141.0 B→D→A→C (4)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因为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高营养级的有害物质浓度更高。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