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伶官传序优质课件.ppt

发布:2017-05-03约9.37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读文本 得天下 ——15年——盛 失天下—— 3年——衰 庄宗主要经历 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承父志 912年(27岁):灭 燕 923年(38岁):亡 梁 926年(41岁):身死国灭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受遗命,矢志复仇 盛 忧劳兴国 衰 宠伶人,身死国灭 逸豫亡身 天命? 人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成败由人 满招损 谦得益 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分别因何原因? 研读文本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研读文本 作者创作本文有何写作目的?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写作背景 北宋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希望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以史为鉴,勿重蹈覆辙。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五代史第一篇文字,后学者当百读不厌也。 ——沈德潜 2、跌宕遒逸,风神绝似史迁! ——刘大櫆 3、欧阳公《五代史》绪论,深得畏天悯人之旨,盖其事不足言,而又不忍不言,言之佛于己,不言无以惩于世,情见乎辞,亦可悲矣。 ——刘熙载《文概》 前人评价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对比 一、得与失的对比 五代更迭,“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馀嵗,甚者三、四嵗而亡 ”。 二、庄宗与伶官的对比 庄宗少年便显英雄本色,“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长大后“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后梁朱全忠曾感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三、庄宗自我的对比 四、难与易的对比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节奏 叙事议论上的节奏美 笔势平缓地叙述“晋王三矢”;用繁弦促节把文章推向高潮顶峰;钟摆式的正反艺术节奏 富于变化的情感节奏美 源于忧国情怀而抒写的警示救国篇章,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先渲染出庄宗初期睥睨一世的气势,把文章旋律推向节奏高峰;然后作者陡转笔锋,又刻画了庄宗后期的颓败局面。 错落有致的语言节奏美 节奏就是声调的轻重缓急,文句的长短整散,字音的响沉强弱和语流的疾徐曲直,及其错杂相间、交相更替,使作品的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构成语言的声音节奏。 多用短句,又注意短句和长句的交互运用;骈散结合;多用带感叹意味的词语;交错地使用陈述句、反问句、转折句和疑问句,使文章句式整齐而又多变,气势充沛。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用“批判性思维”看论证逻辑 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一)庄宗如何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天下 “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