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C35(5#)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35(5#)路面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GB/T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4-2001《建筑用砂》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0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TG/T F50-200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GB/T 50146-2014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图纸设计规程
二、设计说明
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构造物的设计要求,坍落度设计为90-130mm
三、原材料组成
1.水泥——采用广西华润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润丰牌P.O42.5水泥, 经试验其水泥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均符合P.O42.5级的要求。
2.碎石——采用郁兴石场生产的碎石, 经试验其碎石的各项试验指标(级配:5~31.5mm连续级配,其掺配比例为:5~10掺配20%,10~31.5掺配80%)含泥量:0.6%,针片状总含量:9.5%,压碎值:9.1%,堆积密度:1620kg/ m3,表观密度:2629 kg/ m3)均符合规范要求。
3.砂——采用郁兴石场生产的机制砂, 经试验其砂的各项试验指标(级配:Ⅱ区中砂,细度模数:2.8,含泥量:1.8%,堆积密度:1561kg/ m3,表观密度:2635kg/ m3)均符合规范要求。
4.外加剂——广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35%,对钢筋无锈蚀作用,满足聚羧酸外加剂一等品技术要求,掺量为:1.0%
5. 粉煤灰:来宾市华商建材生产的F类粉煤灰,Ⅰ级,掺量25%
6.水——饮用水
四、设计步骤
(1)、确定砼抗折配制强度(fr m)
fr m =f r /(1-1.04Cv)+ts=5.0/(1-1.04*0.15)+(0.37*0.75)=6.2
fr m:混凝土抗折配制强度(MPa)
fr:混凝土设计抗折强度(MPa)
CV:混凝土抗折强度变异系数
S: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
(2)、确定水灰比(w/c)
W/C= 1.5684
fr m +1.0097-0.3595*fce
= 1.5684
6.2+1.0097-0.3595×8.8
=0.388
fr m:混凝土试配抗折强度的平均值
fce:水泥28d抗折强度实测值(MPa)
根据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最大水灰比不得大于0.46,最后水灰比确定为:0.379
(3)、确定砂率(%)
根据要求及集料的特性砂率选用为:S P=35%
根据试配情况用水量调整为156Kg/m3
(4)、计算每立方砼水泥用量(mca)
mca=156÷0.379=412(kg/m3)
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的要求。
(5)粉煤灰用量
F= mca×25%=103 kg/m3
(6)外加剂用量
Mj= mca×1.0=4.12 kg/m3
(7)、计算每立方砼,砂、石用量(重量法),该砼假定容重取:2400(kg/m3)
mso mgo =2400-412-156=1832(kg/m3)
mso =1832×35%=641(kg/m3)
mgo=1832-641=1191(kg/m3)
(8)、确定基准配合比:
水胶比
水泥
(kg/m3)
粉煤灰
(kg/m3)
机制砂(kg/m3)
碎石
(kg/m3)
水
(kg/m3)
外加剂
(kg/m3)
砂率(%)
0.50
309
103
641
1191
156
4.12
35
(9)、以基准水胶比为标准,分别增减0.03得出其中另外两组配合比:
编号
水胶比
水泥
(kg/m3)
粉煤 灰
(kg/m3)
机制砂
(kg/m3)
碎石
(kg/m3)
水
(kg/m3)
外加 剂
(kg/m3)
砂率(%)
1
0.47
335
112
629
1168
156
4.47
35
3
0.55
286
95
652
1211
156
3.81
35
(10)、工作性检验
编号
水胶比
理论密度
实测密度
坍落度(mm)
和易性
泌水性
1
0.47
2400
2415
120
良好
无
2
0.50
2400
2410
1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