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学校保健老师传染病防控讲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九、加强健康教育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2、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5、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7、坚持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8、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9、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10、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11、按时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12、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把好“病从口入关”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 2、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肉、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饭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3、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过期的食物。 4、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生熟要严格分开。外出野炊,饭菜要煮熟煮透。 5、不要去不卫生的饮食店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食品,在外就餐夏季尽量少吃凉菜。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 6、发现食物有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7、对碗筷等餐具应严格煮沸消毒。 8、保持食堂、寝室、教室、办公室、家庭等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乱倒污水,消灭苍蝇和蟑螂。 9、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0、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1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好的方法。 五、常见传染病防治要点 1、流行性感冒(流感)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最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潜伏期:数小时~4天,通常为1~3天 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隔离期:病人隔离至病后5-7天或热退后2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 2、麻疹 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通过污染的手传播。 潜伏期:6—21天,平均10左右天。 主要症状: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背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接种麻疹疫苗,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隔离期:病人隔离至疹退或出疹后5天;接触者医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