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烘烤工作总结.doc

发布:2016-08-10约1.55万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烘烤工作总结 结合多年烟叶烘烤操作和指导的实践,总结出了特色优质烟叶烘烤的技术关键和管理措施,达到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推进烟叶烘烤顺利进行的目的,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特色优质;烟叶;烘烤 俗话说“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烟叶烘烤作为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烘烤技术管理和工作过程管理,是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的保证,对特色优质烟叶的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结合多年烟叶烘烤操作和指导的实践,总结出了特色优质烟叶烘烤的技术关键和管理措施,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1.技术关键 掌握好烟叶变黄标准与湿度要求及变黄标准与湿度要求,落实好“低温中湿慢变黄、中湿定色慢升温、相对高湿干筋,变速通风慢排湿、关键节点稳时间和充分转化提香气”技术措施,保持整炉烟叶各阶段失水变黄协调一致,努力纠正排湿过快、烘烤过急问题,适当延长烘烤时间,促进内在物质充分转化,增加烟叶香气,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1.1工艺关键 风速控制:变黄期风机转速960r/min,定色前期风机转速1440r/min,定色后期风机转速为960r/min,干筋期风机转速960r/min或间歇运转。 烘烤时间控制:延长38 、4、45-4和5的烘 烤时间。 湿球温度:变黄期和定色前期较普通烤房相应减小,定色后期和干筋期较普通烤房相应增大。 装烟密度:增加装烟密度,适当减少叶间隙风速,合理控制温湿度、风机转速和稳温时间及升温速度,达到控制烘烤时间、改善烟叶质量的目的。 1.2变黄标准与湿度要求 重点把握好38、42、45—48、54等关键温度点的湿度和烟叶变化要求。 38稳温至烟叶8成黄以上,湿球温度保持35-36。 42烟叶充分变黄,湿球温度保持36-37。 45-48烟筋变黄小卷边,湿球温度保持37-38。 54叶片基本干燥,湿球温度保持38-39。 1.3稳温时间与风速控制 变黄温度38、湿球温度35.5±0.5℃,稳温1h以上,循环风机转速960 r/min;然后升温到42、湿球温度36.5±0.5℃,稳温1h以上,循环风机转速960 r/min。 定色阶段逐渐加快排湿,升温速度为1/h,在45~48、湿球温度37.5±0.5℃,稳温2h以上,循环风机转速1440 r/min;至54,湿球温度38.5±0.5℃,稳温12h以上,循环风机转速960 r/min。 干筋阶段干球温度65~68、湿球温度41.5±0.5℃,循 环风机转速960 r/min 或间歇性运转。 1.4特殊情况处理 根据气候和不同部位烟叶特征,灵活调整烘烤工艺指标。如多雨天气,烟叶含水量多时,变黄温度比正常高出1~2,湿球温度比正常低出1左右;干旱天气,烟叶含水量少时,变黄温度比正常低1~2,湿球温度比正常高1左右,以利保湿变黄。 1.5烟叶出炉与回潮保管 烤干后烟叶吸湿性强,回潮过度,致使吸湿过大,就会导致烟叶颜色变深,光泽发暗,出现“潮红”,造成烟叶质量下降。堆放后容易发生霉烂现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解决的办法是:烟叶烘烤结束停火后,将烤房门、窗、进风洞和排气窗打开,让外面空气流入,使烟叶稍微回软、然后在早晨或傍晚,把烟叶从档梁上一竿一竿的取下抬出,小心轻抬轻放,完整的拿到空房回潮,待叶片回软到手掐支脉不会折断,主脉还干燥,摇叶片有沙沙响声时,将烟叶从烟竿取下,立即装入农膜袋内密封保存。 2.管理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质量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座谈会、明白纸、手机短信、技术员到烟农家中走访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烟农宣传成熟采收、鲜烟分类,提高烘烤质量、突出质量特色的重要意义,做到政策和技术要求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主动落实到烘烤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成为自 觉行动。 2.2层层加强培训,提高烘烤水平 各级烟草公司应把烟农作为培训的主体,针对影响烟叶质量特色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培训方案,按照”定期集中培训解决共性问题,组织生产现场观摩解决先进技术认知问题,个别指导解决个性需求问题”原则,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为全市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增强烟农“质量效益型”烟叶生产理念。 2.3完善烘烤责任制管理办法 强化培训指导,落实技术责任制,做到“三到四有”:技术指导到户、采收指导到田、烘烤指导到炉;有一套操作规程、有一张烘烤图表、有一本记录册、有一个责任人;加强密集烤房群的组织管理,全面推行专业化烘烤。一是全面落实“准采证”制度,烟叶采收在技术员的现场指导下进行,确保采收的烟叶达到标准要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