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5临床二系甲一班1组实验报告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doc

发布:2017-04-06约1.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专业:临床二系 年级:2015 班级:甲一 组次: 1 日期:2016.8.31 姓名:陈若语 2015220062 胡媛媛 2015220087 黄浩 2015220088 黄利 2015220089 黄银德 2015220092(执笔者) 【标题】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目的】 学习两栖类动物的手术操作,了解不同电刺激下的骨骼肌反应 【对象】 蟾蜍、蟾蜍坐骨神经及腓肠肌 【原理】 略 【方法】 略 【步骤】 略 【结果】 ↑ ↑ 图1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阈刺激:刚能够引起肌肉产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最适刺激:能使肌肉产生最大反应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在阈刺激强度之下的刺激。 阈上刺激:在阈刺激与最适刺激之间。 图2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单收缩: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采用连续串刺激,当刺激间隔时间长于肌肉的收缩总时 长时,得到的曲线。 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采用连续串刺激,当刺激间隔时间大于肌肉的 收缩期而小于肌肉的收缩总时程,得到的曲线。 完全强直收缩: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采用连续串刺激,当刺激间隔时间小于收缩期, 得到的曲线。 【结论】 图1中,在刺激强度为0.0800v之前,曲线几乎水平未出现波动迹象,在刺激强度为0.0800v之后,曲线开始波动,肌肉出现收缩迹象由此可以看出该坐骨神经-腓肠肌神经的阈刺激为0.0800v,在此之下为阈下刺激。而在刺激强度从0.0800到0.120v之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仍有收缩的迹象,刺激强度为0.120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没有收缩的迹象,由此可以看出,在0.080到0.120之间为阈上刺激,最适刺激为0.120v。 图2中,在刺激强度为1.00v频率为1.0Hz时,可看见曲线的上升和下降,这是肌肉一个完整的收缩曲线,为单收缩。在刺激强度为1.00v,刺激频率为6.0Hz时,可以看该段曲线程锯齿状,这表示刺激间隔时间大于肌肉的收缩期而小于肌肉的收缩总时程,该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此为不完全收缩曲线。当刺激强度为1.00v频率为20.0HZ时,可以看间一段顶端平滑的曲线,这是因为刺激间隔时间小于收缩期,该肌肉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该段曲线为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讨论】 本次实验我们组做了两次,均完成了实验标本的制作,且做好的标本用锌铜弓刺激均有明显的反应,但在铁架台上输入合适电压刺激,肌肉无明显现象,无想要的实验结果,本小组经过认真讨论后推测有以下几点可能的原因: 1、标本在空气中暴露太久,没有及时滴加足够的任氏夜,导致标本失去生理活性。 2、不熟悉本次实验的软件操作,使实验阶段过长,导致原因1的发生。 3、怀疑是输出电压的系统有问题,无法发出足够的刺激电压。在实验中用锌铜弓刺激刺激标本均有明显现象,但用输出电压刺激,标本无明显现象。甚至在将初始电压调到0.5v时,电脑软件上仍无波动,肉眼观察标本也无波动。在标本完好的情况下,怀疑是输出设备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 1、操作尽量要快,不要让神经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并间隔一定时间段(0.5~1.0min)补充任氏夜,以免神经死亡。 2、制作标本时要将神经的游离端尽可能留长,避免实验时神经达不到刺激需要的长度。 3、在给神经打结时一定要打紧,避免悬挂线条时从神经端滑落。 最适刺激 阈上刺激 阈刺激 阈下刺激 完全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单收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