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韩国电影与化(二).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韩国电影与文化 (二) * 第二节 伦理片 伦理片并不是典型、纯粹的类型片样式,界限稍模糊,其他类型片中都有伦理成分 伦理片分类:家庭伦理(《克莱默夫妇》、《毕业生》);种族伦理(《猜猜谁来吃晚餐》);宗教伦理(《红字》),等级伦理(《为戴茜小姐开车》)等等 伦理就是社会道德规范,以伦理为主题的电影,其实就是对社会道德规范进行讨论的尝试,维护?挑战?哪个更多些?(与其他类型片相比最保守的?) 韩国伦理片主要是家庭伦理,亲人、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关系 情色片是着重探讨性爱与婚姻、爱情、道德伦理关系的伦理片,以后单独讲述。 一、韩国伦理片的主要特征(与中国比较): 相同点: 1、都以家族之间的人际关系,构成戏剧纠葛和矛盾冲突,来反映亲情的亲和与疏离。 中:《家》三部曲、《雷雨》 韩:《爱·回家》(The way home,又译《外婆的家》、《回家的路》)祖孙关系 《主妇问题王先生》(家庭妇男的夫妻关系)、《新月》(哥哥与残疾妹妹) 《拉面人生》(父子关系,借鉴公路片模式,与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类似,但有差距) 2、都常以政治伦理化的方式,将国家和时代大变化的历史主题和道德主题合而为一,针砭时弊、以家论国,透过家庭人际冲突和情感矛盾,折射巨大社会政治问题。 中:《一江春水向东流》、谢晋电影、《活着》 韩:《给我多一些吻》(又译《共夫共妻》、《不忠》tell me Something,家庭危机反映金融风暴、经济发展对传统伦理的破坏) 《孟父三迁之较》(当前韩国家庭教育问题,喜剧、黑帮片元素融入)、《孝子洞理发师》(小理发师20年家庭命运的变迁)、《超级家庭》(善意谎言与统一问题,故事与《再见,列宁》相似) 不同点: 1、中往往有一种宏观视点,动辄上升到整个民族、历史、甚至哲学的层面,韩基本上全是微观视点,只关心个体生命价值,只是拿政治、历史来说事。 《超级家庭》的结尾与《台湾往事》比较 2、中对政治、历史的庄严、严肃态度,韩的调侃、戏谑态度,反映意识形态差异。 典型片例: 第四代、五代导演对历史的表现 《孝子洞理发师》对政治、历史的态度 另外, “家庭情节片的人物动作从任何意义来说都不是以个人心理动机为基础的,相反的,他们是内在化的文化价值,而且更多的是文化矛盾的有形展示。”(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 韩国伦理片是当前韩国人文化价值观及其内在矛盾的画像 当前韩国人的精神危机——韩国病 “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权威和秩序崩溃了,社会纲纪松弛了,到处都蔓延着不负责任、舞弊和腐败。穷奢极欲、金钱万能、乌烟瘴气。一度著称于世的韩国人的耐劳精神,曾几何时,已烟消云散”(金泳三) 《爱·回家》精神回家之路 《拉面人生》、《新月》利己主义与骨肉亲情孰轻孰重? 《给我多些吻》(《共夫共妻》、《不忠》1999)出卖人格的最终底线在哪? 比较《桃色交易》(indecent proposal,又译《不道德的交易》) 与其他类型片相比,韩国伦理片在价值观上要保守、传统得多 二、韩国伦理片其他特点 1、与个体家庭、生命的不可分割性,在这里,电影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娱乐,而就像食物、空气、水一样成为大韩民族生命、生活的一部分。 一对结婚三年的夫妇,一直想生一个孩子,可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总不能实现,最后愿望终于实现。无论在好莱坞,欧洲,还是中国,这一故事、题材(太小,没卖点)成电影的可能,可在韩国却可以。 《最美丽的一天》(a day 2001年) 没孩子的苦恼→怀孕后的欣喜、幸福→得知胎儿患无脑症后选择流产与否的痛苦→ 产前的幸福→产后的惊喜→婴儿死后的痛苦、豁达→收养婴儿后的幸福 这对夫妇几乎经历了所有初为父母者所可能经历的所有痛苦和幸福,写尽了对新生命的所有感受和情愫。 2、挥之不去的疾病、死亡情结,在苦难和不幸中发掘、感受爱情、亲情的弥足珍贵与不可或缺。《新月》、《拉面人生》、《孝子洞理发师》、《超级家庭》、《最美丽的一天》。 《马拉松》(2005年)一位母亲通过让儿子参加马拉松长跑从而战胜自闭症的故事。 此类融残疾人励志与家庭伦理的影片往往写实有余、虚化不足(比如英《我的左脚》,中《漂亮妈妈》),但这部影片拍得既有写实的力度,比如对母亲这种爱的反思,又有虚幻的美感,比如对男孩心灵世界的展现。 最典型的是《礼物》。 剧作特点: 1、表达爱的另一种方式(反着写):用恨来表达,可能会取得正面表达难以实现的效果 2、一出容易流于简单、庸俗、矫情、滥情的生离死别故事怎样去更好的讲述? a 穿插一个寻找/侦破/悬疑的故事,从感情戏上适度荡开,吸引观众; b 两个喜剧、小丑人物调节了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不至于过悲 3、最后一场戏产生的张力,小人物悲苦又悲壮的人生 第三节 黑帮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