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坡稳定性计算计算书2.doc

发布:2016-04-24约3.4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方开挖及土坡稳定性计算书 本工程的土质为上层2M为回填土,中层为约2M的淤泥质土层,下部为粘土。开挖深度为6M,采取分层放坡方式开挖,在底部设600mm宽砖砌排水明沟,积水明排,考虑施工时节的降雨影响,土坡采用水泥砂浆护坡,护坡随开挖进度施工,护坡未施工完成时土坡必须进行遮盖。开挖时注意市政管网及暗浜对开挖面的影响,充分考虑地下水位高度。以下是土坡稳定性计算。 本计算书参照《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 杨文渊 编著 人民教同出版社、《地基与基础》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力学》等相关文献进行编制。 计算土坡稳定性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由于该计算过程是大量的重复计算,故本计算书只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省略了重复计算过程。 本计算书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假定滑动面为圆柱面及滑动土体为不变形刚体,还假定不考虑土条两侧上的作用力。 一、参数信息: 条分方法:瑞典条分法; 条分块数:50; 考虑地下水位影响; 基坑外侧水位到坑顶的距离(m):0.000; 基坑内侧水位到坑顶的距离(m):6.000; 放坡参数: 序号 放坡高度(m) 放坡宽度(m) 平台宽度(m) 1 3.00 3.00 2.00 2 3.00 3.00 2.00 荷载参数: 序号 类型 面荷载q(kPa) 基坑边线距离b1(m) 宽度b0(m) 1 局布 3.00 1 1 2 满布 3.00 -- -- 土层参数: 序号 1 土名称 填土 土厚度(m) 2 土的重度γ(kN/m3) 18 土的内摩擦角φ(°) 20 粘聚力C(kPa) 12 极限摩擦阻力(kPa) 8 饱和重度γsat(kN/m3) 22 序号 2 土名称 淤泥 土厚度(m) 2 土的重度γ(kN/m3) 17 土的内摩擦角φ(°) 10 粘聚力C(kPa) 10 极限摩擦阻力(kPa) 12 饱和重度γsat(kN/m3) 22 序号 3 土名称 粘性土 土厚度(m) 3 土的重度γ(kN/m3) 20 土的内摩擦角φ(°) 20 粘聚力C(kPa) 25 极限摩擦阻力(kPa) 20 饱和重度γsat(kN/m3) 22 二、计算原理: 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将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 1、土条自重,2、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3、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阻力。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 三、计算公式: Fs=∑{cili+[(γh1i+γh2i)bi+qbi]cosθitanφi}/∑[(γh1i+γh2i)bi+qbi]sinθi 式子中: Fs --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ci --土层的粘聚力; l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 γ --土层的计算重度; θi --第i条土中线处法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φi --土层的内摩擦角; bi --第i条土的宽度; hi --第i条土的平均高度; h1i --第i条土水位以上的高度; h2i --第i条土水位以下的高度; γ --第i条土的平均重度的浮重度; q --第i条土条土上的均布荷载; 其中,根据几何关系,求得hi为: hi=(r2-[(i-0.5)×bi-l0]2)1/2-[r+l0-(i-0.5)×bi]tanα 式子中: r --土坡滑动圆弧的半径; l0 --坡角距圆心垂线与坡角地坪线交点长度; α --土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h1i的计算公式 h1i=hw-{(r-hi/cosθi)×cosθi-[rsin(β+α)-H]} 当h1i ≥ hi 时,取h1i = hi; 当h1i ≤0时,取h1i = 0; h2i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