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息化项目申请杂七杂八….docx

发布:2016-11-11约9.2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6.1 编制依据 6.1.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6.1.2 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11月29日);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通知》(1993年3月17日); (3) 国家环保总局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6) 国函[2001]196号《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的批复》; (7) 国发[2001]3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保纲要的重要通知》; (8)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地表水功能区》; (9) 环境保护部HJ/T2.1-93﹑HJ/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地面水环境)》、HJ/T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和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地面水环境)》; (10)国家环保局HJ/T19-1997《环境污染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1998.06.01实施)。 6.2 环境影响分析 6.2.1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1)废水:项目产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2)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 6.3 拟采用的防治措施 6.3.1 废水 生活污水采用经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处理方案。 6.3.2 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送往城市垃圾场统一处理。 6.4 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建设中对污水、噪声等污染物均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达标排放,并在指定场所进行净化和重新利用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 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治理措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确保所有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第七章 节 能 7.1 节能原则 本项目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合理利用电力、热力、供水等能源,降低消耗节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7.2 节能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 5、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0、其它相关节能设计规范; 11、内蒙古自治区节约能源条例。 7.2.1项目使用能源种类 本项目的主要消耗能源为水、电,热源来自集中供热,节能标准要求节能设计与为采用节能措施前相比,综合能耗将降低50%。 7.2.2 综合能耗计算 本项目的建筑规划设计按照节能原则要求,充分考虑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气候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遵守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要求。综合能耗计算见下表。 综合能耗计算表 序号耗能种类单位年消耗量折标煤系数折标煤量(t)1电万kW·h123.870.1229kg/(kW·h)152.242采暖耗热量GJ59.040.03412kg/MJ2.01合 计154.25 7.3 节能措施 7.3.1用电节能措施 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力设备,减少电能损失,变压器尽可能布置在负荷中心,以减少线路损失。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采用自动功率因数电容补偿装置进行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7.3.3 节水措施 全面节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本项目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新鲜水用量,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节能阀门,严防跑、冒、漏、滴。 2、在各入口处设水计量装置对水量进行指标分解,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8.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8.1.1项目建设期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划分 为了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使其顺利实施,组建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