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2003级(2005年9月-中基、中诊、中药、方剂)A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医专业2003级基础知识竞赛试卷(2005年9月-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
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中藏经》 E.《诸病源候论》
答案:B
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朱丹溪 B.刘完素
C. 叶天士 D.吴鞠通 E.薛生白
答案:A
3.气的运动,称为:
A.气化 B、气行
C、气机 D、气运 E、气散
答案:C
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 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5.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 水和火 B. 土和金
C. 金和木 D. 木和土 E. 金和火
答案:B
6.五脏的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答案:C
7.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时: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答案:A
8.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
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答案:B
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
A.血管 B、经络 C、三焦 D、腠理 E、脏腑
答案:C
10.奇经八脉中,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阴维脉、阳维脉 B、带脉
C、阴跷脉、阳跷脉 D、任脉 E、督脉
答案:D
11.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答案:E
12.在一定情况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
风 B.寒 C.湿 D.燥 E.火
答案:E
13.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这题答案不确定,要去查)
发病急 B.病势重
C. 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E.老少皆能致病
答案:D
14.“至虚有盛候”的病机应属:
虚中夹实 B.真虚假实
C. 真实假虚 D.虚实夹杂 E.实中夹虚
答案:B
15.下列何项属于反治法则;
实则泻之 B.通因通用
C. 虚则补之 D.攻补兼施 E.祛邪兼扶正
答案:B
16.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A.《伤寒舌鉴》 B.《舌苔统志》 C.《彩图辨舌指南》 D.《敖氏伤寒金镜录》
答案:D
17.戴阳证的面色是:A.面色晦暗 B.面红目赤 C.面红如妆 D.面色潮红
答案:C
18.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佳:A.舌苔的厚薄 B.舌质的老嫩 C.舌质的颜色 D.舌苔的颜色
答案:B
19.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A.津液的存亡 B.胃气的有无 C.湿浊的消长 D.邪气的深浅
答案:D
20.以下哪项属于郑声的特点:A.语言错乱,说后自知 B.语言重复,时断时续 C.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D.自言自语,喃喃自语
答案:B
21.胃阴不足的病人常出现:A.饥不欲食 B.多食善饥 C.纳呆厌食 D.厌食呕吐
答案:A
22.午后热盛,身热不扬是:A.气虚发热 B.阴虚发热 C.血虚发热 D.湿温潮热
答案:D
23.结、代、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特点是:A.脉来时一止 B.止有定数 C.止无定数 D.脉来缓慢
答案:A
24.下列除___外,均是实证的表现:A.五心烦热 B.大便秘结 C.小便不利 D.痰涎壅盛答案:A
25.属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易生风动血 B.性粘滞 C.性干涩,易伤津液 D.多挟湿
答案:D
26.咸味药的作用是:
A. 收敛固涩、补肾 B. 泻下、利尿
C. 软坚散结、泻下 D. 软坚、利水 E. 缓急止痛、行血
答案:C
27. 患风寒感冒,腰以上风寒湿痹,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 荆芥 B. 香薷 C. 辛夷 D. 紫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