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层序地层学重点考点..doc

发布:2017-01-04约1.04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层序地层学重点班 1..理论部分: (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层序;体系域;基准面;可容纳空间;最大海泛面;密集段等。(背诵) (2)I型层序地层学的经典模式、构成及特点。(要理解) (3)I型层序的判别方法及形成过程。(要理解) (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准面旋回与A/S比值、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体积分配、相分异作用。(背诵) 2.地震部分(实习过程的主要内容,考试应该占的比重不大,但要会判别地震相,如冲积扇,扇三角洲,河道,水下扇等一些典型的地震相。具体看ppt关于地震相的课件,打印出的效果不行看不清楚,假如看不懂问周围的同学) (1)地震层序界面的识别方法; (2)地震层序界面的闭合解释; (3)地震相的概念、地震相的解释; 3.钻井部分 (1)钻井层序界面的识别; (2)钻井层序旋回的划分; (前面的话:层序地层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在理解+背诵的模式下效率更高,效果会更好。所以文中图件可能比较多,主要是辅助进行理解。本次总结是在班级上一份重点的基础上完成的,着重是对I型层序结构体系域划分进行了补充,其中黑体部分是很作者认为很重要的内容。楷体字是作者自己加上去的,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2011-1-12 gjw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新年愉快) 层序地层学发展历史(三个阶段) 1.概念萌芽阶段(1949-1977)―层序概念建立阶段 2. 孕育阶段(1977-1988)-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 P.R.Vail(1977)等人编著的《地震地层学》为标志 3. 层序地层学综合发展阶段(1988至今) 以P.R.Vail(1988)等人编著的海平面变化综合分析》 以及Sangree,Wagoner和Mitchum等人的层序地层学文献的发表为标志。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对整个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总结,了解) 1.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体系建立 三大不同学派层序及层序边界的概念 三大体系域概念的建立 全球海平面和相对海平面变化 可容纳空间概念 2.三大理论体系(即三大学派,三个观点) Exxon公司以 P.Vail为代表的经典层序地层学派(以陆上剥蚀面作为层序边界) Galloway的成因层序地层学(以最大洪泛面为层序边界) T.A.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水进水退旋回划分层序) 3.五大方法体系 地震层序地层学分析(课程中重点讲述了,老师提纲中地震部分) 测井层序地层学分析(课程中重点讲述了,老师提纲中钻井测井部分) (以下三个方法老师未讲述)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层序地层学模拟分析、地化层序地层学分析 层序地层学原理的隐含两个重要条件 源源不断恒定大物源供给; 构造控制下古地形对层序分布的影响; 在整个层序地层学学习过程中,主要围绕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来讨论,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不完全适用于我们所学的经典的层序学理论。 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的差异 陆相和海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的差异 盆地类别 海相盆地 湖相盆地 控制因素 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盆地沉降,沉积速率和气候4种因素影响 主要受构造沉降,物源供给,气候,古地形等因素影响 水动力条件 海底火山等主要作用营力是波浪,潮汐,海流,风暴。 主要受大陆水流,波浪,湖流等作用 沉积范围 海岸带,陆架,陆坡,深海区 冲积扇,河流沉积区,湖泊澈积区 沉积层横向连续性 横向延伸距离大,连续性好 横向延伸距离较短,连续性差 构造影响 大范围影响,相对较弱 频繁影响,相对较强 层序厚度及变化 层序厚度大,一般数十米至数百米,厚度较稳定 层序厚度相对较小,一般为数十米至百余米,厚度变化较大 沉积相变化 沉积相连续,稳定,相变逐渐过度 沉积相变化快,相的突变常见 体系域特征 海侵海退幅度大,体系域特征明显 湖水进退频繁,幅度较小,体系域特征不明显 预测难易程度 相对较易 相对更复杂,困难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控制因素 变量 控制作用 构造沉降 可供沉积的空间 全球海平面升降 地层和岩相分布模式(如下图海平面升降,沉积相变化) 沉积物供应 沉积充填和古水深 气候 沉积物类型(湿润型—近源多砾,干旱型—少砾多砂) 理论部分: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熟记) 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其顶和底面以不整合面或者与这些不整合面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 层序分为两类(两类层序的区别) Ⅰ型层序:是指那些海面相对下降超过退覆坡折点后形成的层序,其相对海面下降较大,使层序的早期顶积层上超在早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