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工程中大口径顶管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引水工程中大口径顶管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
广州自来水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顶管技术是一种非开挖式的管道施工技术,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在大口径引水管道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大口径顶管技术在引水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结合工程实例,对施工关键参数计算作了系统的分析,并针对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口径;顶管技术;管道;计算;措施引言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是利用推进机等工具,非开挖敷设地下管线的先进施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管道铺设方法而言,具有很强的优势。大口径引水管道是现今城市中常会面临到的工程类型,顶管技术在其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为了确保管道施工的顺利开展,保障施工的安全与质量,需要加强对顶管施工的主要应用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文章将以某大口径引水管道工程为例,对该工程应用顶管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工程概况
1.1 管道情况
某顶管施工,管顶的覆土深度为4.1~9.6m。根据过水截面要求采用4条DM2.8m的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净距3.54m,管材接口采用F形,顶管段长185m,采用泥水平衡时,顶管机逐根顶进施工。
1.2 工程地质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显示,施工场地内覆盖土层主要分为人工填土层、冲积土层、残积土层;基岩为石炭系灰岩、炭质页岩;具体分层情况如下:
(1)人工填土层:人工填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灰黄色等,为素填土,部分为杂填土,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土、淤泥质土及碎石等回填而成,欠压实或稍压实,顶面高程4.60~7.60m,层厚2.0~3.0m,平均层厚3.0m。
(2)冲积土层:
层中砂、粗砂:灰色、灰白色、灰黄色,饱和,稍密状,大部分砂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粘粒。顶面埋深2.0~4.50m,顶面高程2.0~5.20m,层厚4.50~12.70m,平均层厚6.85m。
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状,土质较软,粘性较差,局部含较多中细砂。顶面埋深8.50~11.8m,顶面高程-5.30~-1.90m,层厚0.70~4.60m,平均层厚2.08m。
层中砂、粗砂:灰黄色、灰白色,饱和,中密状,大部分砂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粘粒。顶面埋深7.90~14.20m,顶面高程-7.70~-0.70m,层厚1.20~9.50m,平均层厚5.86m。
(3)残积土层:为粉质粘土,灰黑色、灰褐色、褐黄色,为炭质页岩或灰岩风化残积土,可塑状,局部软塑状,粘性较好。顶面埋深11.60~21.60m,顶面高程-15.1~-4.40m,层厚0.70~10.90m,平均层厚3.10m。
(4)石炭系基岩:场地内基岩为石炭系下统石磴子段炭质页岩或灰岩。
1.3 顶管机选型
由工程地质资料可知,顶管管道通过的地层主要处于中粗砂层。因此,工程中选用一种具有破碎能力的泥水平衡的顶管机,泥水平衡式工具头型号采用DN2800。其切削下来的泥土在泥土仓内形成塑性体,以平衡土压力,而在泥水仓内建立高于地下水压力10~20kPa的泥水、泥浆,以平衡地下水压力。
1.4 施工流程
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和机械设备,本工程所采用的泥水平衡顶管顶进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 施工关键参数计算
由于地质因素、土层改良方法、掘进参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顶管工作过程的力学参数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计算的方法上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至今应用的顶管参数计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甚至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经验性的计算方法。本文根据该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和水文地质资料选取适当参数,并结合顶管机生产厂家设计数据进行参数计算。
2.1 顶力计算
顶管计算的根本问题是要估计顶管的顶力。顶管的顶力就是顶管过程管道受的阻力,其包括工具头正面泥水压力、管壁摩擦阻力。计算顶力值计算公式为:
F=F0+F1 (1)
F0为顶管初始顶力:
F0=alpha;peBc2pi;/4 (2)
F1为顶管管壁摩擦阻力:
F1=RSL (3)
式中,alpha;为综合系数;pe为土仓的压力,kMpa;Bc为管外径,m;R为综合摩擦阻力;S为管外周长,m;L为推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