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铸造成型工艺介绍.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铸造
铸造:将熔融金属注入铸型中,待其冷凝后获得一定形
状与性能零件或毛坯的方法。
铸造的优点:
1、能生产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毛
坯。
2、适用广泛。
3 、节约金属材料和机械加
工的工作量。
4、生产成本较低。
铸造的缺点:
1、铸造工序复杂,劳动条
件差;
2、铸件易产生缺陷,废品
率高、力学性能低。
§9-1 铸造工艺基础
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
件的能力,称为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合金的铸造性能)。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一)合金的流动性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合金的成分
在浇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结晶温度低、凝固范围
窄的合金,粘度低,流动性好。
2、浇注条件
A 、浇注温度
B、充型压力
3 、铸型的特征
A 、铸型材料
B、铸型温度
C、铸型中的气体
D 、铸件结构
二、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1、铸件的凝固方式
A 、逐层凝固
B、糊状凝固
C、中间凝固
2、合金的收缩
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经历三个阶段的收缩:液
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根本原因;
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
影响合金收缩的因素:
(1)合金的化学成分
(2 )浇注温度
合金的浇注温度愈高,液态收缩量增大。
(3 )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
3、铸造应力
铸件在凝固、固态收缩时,受到阻碍而引起的应力称为
铸造应力。包括热应力和机械应力(收缩应力)。
热应力:铸件的壁厚不均匀,造成冷却不一致而导致的
应力。
机械应力:当铸件收缩时,受到铸型、型芯的机械阻碍
而产生的应力。
减少和消除应力的方法:
(1)采用退让性好的型砂和芯砂,合理设置浇注系统
与冒口,使铸件各部分冷却温差减少。
(2 )及时对铸件进行消除应力退火。
§9-2 砂型铸造工艺
应用最普遍,铸型为一次性。工艺过程:
一、浇注位置的确定
浇注的位置: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
浇注位置的确定原则:
1、铸件主要的加工面与工作(受力)面应朝下,或使
其处于侧面或斜面。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减少产生气孔、夹渣的可能,
防止型腔上表面因受合金烘烤引起拱起或开裂,造
成夹砂。
3 、将铸件薄而大的平面放在铸型的下部、侧面或倾斜
的位置,利于液态合金充型,防止浇不足、冷隔。
4、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将铸件厚壁处放在上部
或侧面,保证铸件自下而上顺序凝固,使冒口充分
发挥作用。
二、分型面的选择
制造铸型时,为便于取出模样,将铸型做成几部分,
其结合面称为分型面。选择分型面的原则
1、尽可能将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砂型内,以
避免错箱和产生较大的隙缝与毛刺。
2、分型面的数目应少,且为平面。
3、尽量减少型芯与活块的数目。
4、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下芯、合箱,使型芯安放稳
固,便于检查型腔尺寸。
三、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工艺参数:零件、模样与铸件三者之间的差异量。
1、收缩率
2、切削加工余量
3、起模斜度
4、最小铸出孔和槽
5、型芯头
6、铸造圆角
四、型砂及芯砂
由硅砂、粘土、粘结剂、附加物组成。
五、造型与造芯工艺
1、手工造型
1) 整模两箱造型
2 ) 分模造型
3 ) 挖砂造型
4 ) 活块造型
5 ) 刮板造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