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淮安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身边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淮安
淮水安南,是为淮安。人云:淮者,至清之水,安者,一世
长安;期许你为人澄澈,一世长安。
淮安位于江苏省的中北部地区,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三
角地区,是苏北地区重要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不仅
仅是在现代,在古代,淮安的地理位置依旧是得天独厚:是古淮
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界点,也是古时的漕运枢点、盐运要冲,驻
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因为独特的区位优势,淮安古
时又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称,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四大
都市”。
地处江淮平原地区的淮安,地势平缓,没有什么崇山峻岭,
即便是下大雨,也不会发生诸如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淮安境内
河网密布,河流众多,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正因为此,
淮安又被称为“平原水乡”。
气候也是一个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宜人、舒适的
气候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淮安位于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处,同时兼具南北方气候。全年受季风
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冬冷夏热,秋高气爽,热量充
足。良好的气候给淮安的农业带来了发展:淮安市的耕地类型主
要分为水田、旱地等几类,而因为全年降水充足,所以又以水田
居多,稻米产量丰富,全年风调雨顺。
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城市底蕴也不容小觑。而淮安就
是这样一个底蕴丰厚的城市。淮安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时
期,当时吴王夫差开凿了邗沟,用来沟通长江、淮河,淮安由此
应运而生,先后被吴、越、楚等国所占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听从李斯建议,推行郡县制,开始有县邑淮阴。秦末暴政,农民
起义,淮安人民纷纷响应。而著名军事家韩信也在其中,并立下
了赫赫战功。
之后的隋唐五代时期,由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淮安的
经济的发展得到很大提高,由于运河的开凿,淮安的漕运变得更
加繁荣。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政权更迭不定,战乱频
繁,江淮地区出现“赤地千里”的惨败景象。直到明清时期,由于
淮安成为漕运重要枢纽,是“四大都市”之一,淮安的经济愈加繁
荣,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蓬勃发展。明清时期的河下
古镇还留下了“河下三鼎甲”的佳话。淮安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例如吴承恩、经学大师阎若璩、《温病条辨》作者吴鞠通……
抗日战争时期,淮安也涌现出了像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这样的
抗日英雄,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有名的解放区,不少解放军都
在此驻扎过,进行敌后战争……而新中国成立后,淮安的经济得
到了发展,尤其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大力发展长三
角地区的经济,而淮安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并且是南京紧密圈
的城市,淮安的工业发展迅速,并成为了苏北交通枢纽,城市化
进程大大提高。
淮水汤汤,在这淮水之岸,文化在此汇合,形成了别具一格
的淮安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想要了解它不仅要知道上述的地理
位置、人文历史,还需要了解一下这个城市的饮食文化、人文情
怀以及旅游美景。
美食通常是吸引游客的一大要点。人们对于城市的第一映像
就是这个城市有哪些美食。俗语云“抓住一个人,要先抓住胃”,
而淮安特色就为淮扬菜。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原料
多为水产,雅俗共赏。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
素有“东南第一绝味”之称,代表性的美味有诸如清炖蟹粉狮子
头、文思豆腐、平桥豆腐之类等等。
俗话说,美食与美景最为相配,美味的食物使人的胃部愉悦,
而美景则使人的心情更加愉悦。江苏素来自然资源丰富,美景众
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千年古刹、江南水乡、苏州
园林……而淮安作为江苏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美景也是数不胜
数,是人们不可缺失的赏玩之地。首当其冲的就是河下古镇,千
年底蕴,是古邗沟入淮口的入口之地,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
心区之一。河下古镇因运河而盛,是古时淮盐转运之地,也是漕
运枢纽,繁盛时素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誉。
但河下衰败也在运河,漕粮运输逐渐由河运转为海运,河下失去
了枢纽地位,因此而衰。河下除了是枢纽之镇,同时也是文化名
镇,明清之际,曾出过无数进士、举人、翰林等,被誉为“进士
之乡”,而河下同时也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巾帼英雄梁红
玉的故乡,文化底蕴可谓十分丰厚。但河下古镇又并不是只有此
而已,它同时也是一个中医名镇、军事重镇、美食之乡。当你走
进河下古镇,你会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文化气韵,一草一木,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