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
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
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
鱼。
【作者】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
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并陈称“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少年
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
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
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
诗。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 . 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 , 寄托着
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 , 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
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
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
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
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
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
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 “岳阳城”
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颈联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
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
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
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 “欲济”
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 “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 ?说
林训》的古语: “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 ”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
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 “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
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 “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
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
齿的复杂心理。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气蒸云梦泽,波
撼岳阳城。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欲济无舟楫 , 端
居耻圣明。
二、选择题: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