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不应少于一年时间40学时,2学分。χ光分析实验;40学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任课教师:于文学教授。
低维材料;40学时,2学分;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孟繁玲教授。
5、补修课: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需要补学的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64学时;
材料科学教授专题;32学时;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 代 码 0805 二级学科名称 材料物理与化学 代 码 080501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薄膜材料 超硬薄膜、功能薄膜、纳米薄膜和多层膜的制备以及结构和物理性能的表征,材料的计算机模拟。 郑伟涛
于文学 02 光电功能高分子 有机光电材料及自组装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相关性质研究 李敏 03 主客体功能与纳米材料 具有传感信息处理和执行功能的智能凝胶,防水材料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 张国
硕 士 生 课 程 设 置 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教师代码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授课方 式 考核方式 1 2
必
修
课 公共课00020041第一外国语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40
20 3
2
1 ?
?
? 基础理论课43021022
新型功能材料
材料表征
凝聚态物理
王 欣
于文学
赵竹弟
丁 涛
102623
104681
102345
101683 40
40
64
2
2
4
?
?
?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考试
专业课4302514343020063无机材料科学
薄膜理论与工艺
液晶材料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
开题报告 孟繁玲
郑伟涛
李 敏 104790
100237
101663 64
64
40
4
4
2
1
1 ?
?
?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考试
选
修
课4302106443025134
第二外国语
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
χ光分析实验
低维材料
李晓天
于文学
孟繁玲
101114
104681
104790
80
40
40
40
2
2
2
2
?
?
?
?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查
考查
考查
补
修
课43021115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教授专题;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无机材料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任课教师:???????? 教师:??? ??教师: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总论
?????§1-1的特点?????§1-2先进无机材料的发展????第二章的基本概念
§2-1的?????§2-2 Jahn-Teller效应; §2-3 Mott绝缘体及电子关联相互作用
第三章 能带论
§3-1 能带结构和化学键; §3-2 传导电子的性质
§3-3 磁性能带结构; §3-4 Peierls失稳和Fermi面筑巢化(nesting)
第四章 配位场理论
§4-1 电荷转移和带隙; §4-2 分子轨道方法; §4-3 组态相互作用模型
第五章 原激发
§5-1 激子; §5-2 激化子; §5-3 Anderson局域; §5-4杂质态
第六章 绝缘体氧化物
§6-1带隙和光谱学转变; §6-2介电和非线形性质; §6-3带隙的本质
§6-4磁有序; §6-5交换相互作用的起源
第七章 金属氧化物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