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黄龙溪.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龙溪镇 目 录 1 2 3 4 “十古”黄龙溪 人文黄龙溪 梦回黄龙溪 圆梦黄龙溪 梦回黄龙溪 历史渊源 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位于成都平原南部,是成都市双流县辖下的一个古镇,历来就是重要的军事重镇,距成都市区40公里,位于双流县东南部边缘,距双流县城35公里,距华阳28公里。 黄龙溪至今建镇已17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筑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4年(公元216年),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像龙牙,黄龙所春之地,著属武阳,公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梦回黄龙溪 历史渊源 黄龙溪原名永兴场,原址在府东岸的立新村境内,毁于一场大火,故又名火烧场,后 迁至府河两岸建场。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蜀汉政权在此萌芽催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 刘备曾因黄龙溪“现龙”之祥瑞而登基,称霸一方。诸葛亮也曾在上风上水的黄龙溪屯兵备战、演习阵法,取得了南征胜利……因此黄龙溪与三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古”黄龙溪 古街道、古树、古寺庙、古牌坊、古佛洞、古渡口、古崖墓、古佛堰、古民俗、古战场遗址、古三县衙门。 大体又可分为: 水 树 街 庙 水 陈家水碾:陈家水碾起于清朝嘉庆年,以一溪之水碾一村谷物,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碾桥之畔有筒车8辆,灌田800余亩。 千年古渡口:因府河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水路路段府河边的黄龙溪就是在繁荣的府河航运业推动下建立、发展的。在鹿溪河,还有梁码头、胡码头停泊专门运载本地农副产品的船只,至民国年间才废弃。 树 镇内现有树龄800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古镇在鹿溪河畔镇龙沟内还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条龙的千年古树乌臼树,外观非常奇特,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树 街 古街:经过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至今仍保存完整。现存的古街坊有7条,街内两旁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属全木穿斗结构,严谨的廊坊式古代建筑样式融入其中。青瓦粉墙,栏杆窗棂镂刻精美,傍水而建。 古三县衙门:历史上,黄龙溪属华阳县(今双流县华阳镇)、彭山县、仁寿县的“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遂设三县衙门(类似如今的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街 街 街 临江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是古蜀民居“杆栏”文化的体现。 庙 古寺庙 庙 庙 古崖墓、古佛堰 人文黄龙溪 特色小吃 芝麻糕 黄辣丁 人文黄龙溪 特色小吃 猫猫鱼 焦皮肘子 人文黄龙溪 蜀汉龙文化 《华阳国志》:(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当地的“土人”(百姓),则更形象地把它称之为“黄龙渡清江”(光绪《补篆仁寿现志》卷2)。天长日久,在惯性的作用下,后代人们自然便把“黄龙” 现身的这条赤水河,称之为黄龙溪。 黄龙溪因龙得名,因龙而灵,龙佛、龙寺、龙灯、龙舟,构成丰富多彩的龙文化主题。 人文黄龙溪 黄龙溪火龙节 黄龙溪国际龙狮文化艺术节 黄龙溪烧火龙起源于南宋时期。先民们根据“龙见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 时间: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 人文黄龙溪 黄龙溪火龙节 人文黄龙溪 黄龙溪火龙节 人文黄龙溪 茶文化 黄龙溪的种茶历史悠久,黄龙溪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 人文黄龙溪 古镇好莱坞 有电影《芙蓉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电视剧《朱德的童年》、《海灯法师》等近200部影视片在这里选景拍摄。 “2006首届黄龙溪国际古镇风情节”,更为黄龙溪这个充满诱惑的“东方威尼斯”打开了向世界展示它独特风情的通道。 圆梦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是开放式景区,免费参观游览,可以从多处进镇。现在的黄龙溪古镇景区经过打造后,由三个部分组成:1、民俗文化一条街;2、水龙一条街 ;3、古镇核心区 。 最佳旅游时节 四季皆宜,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随时都能给你以古朴宁静的感受。 END 谢谢观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