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网络理论的开放空间人群疏散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19约1.4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网络理论的开放空间人群疏散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越来越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人员密集场所内的人员疏散成为生命安全的关键。因此,如何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内的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关于人员疏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模型、行为模型、安全模型等方面,而基于网络理论的疏散模型研究还较为薄弱。

网络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在交通、物流等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网络理论应用到建筑物内部结构和人员疏散研究中。相比其他的空间模型,网络理论具有更强的连通性和实时性,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物理空间中的实际运动状态。因此,基于网络理论的开放空间人群疏散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开放空间人群疏散过程的网络分析,研究不同情况下的路径选择、流量控制以及人员聚集等问题,为建筑物内部应急疏散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1)对开放空间内的人员行为进行分析,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与网络模型。

(2)基于网络模型,研究开放空间内的人员流动规律,探究路径选择、流量控制等关键问题。

(3)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开放空间内人员数量、分布等因素对疏散速度的影响,确定疏散策略。

(4)通过模型模拟和实地调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方法

(1)对开放空间内的人员行为进行分析,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与网络模型。

在人员行为研究方面,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并基于社会力学和群体行为学理论,构建相应的统计学和网络模型。

(2)基于网络模型,研究开放空间内的人员流动规律,探究路径选择、流量控制等关键问题。

基于网络模型,利用实验室实物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研究开放空间内人员流动规律,探究不同因素对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

(3)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开放空间内人员数量、分布等因素对疏散速度的影响,确定疏散策略。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开放空间内人员数量、分布等因素对疏散速度的影响,并提出科学有效的疏散策略。

(4)通过模型模拟和实地调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基于实验室和实地的模型模拟和实地调查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本研究对基于网络理论的开放空间人群疏散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创新点:

(1)本研究将网络理论应用于建筑物内部的人员疏散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疏散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应急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本研究通过对开放空间内的人员行为、网络模型、流动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开放空间人群疏散模型和策略,这对于指导实践和提高疏散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研究有效地利用了社会力学和群体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对网络理论在疏散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疏散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进度安排

(1)调研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人员疏散的研究现状,形成初步的思路和方案。(2周)

(2)对开放空间内人员行为进行调研和分析,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与网络模型。(4周)

(3)基于网络模型,研究开放空间内的人员流动规律,探究路径选择、流量控制等关键问题。(6周)

(4)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开放空间内人员数量、分布等因素对疏散速度的影响,确定疏散策略。(4周)

(5)通过模型模拟和实地调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4周)

(6)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10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