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肿瘤冷冻消融术PPT.ppt

发布:2025-03-13约4.83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术后并发症?第29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冷冻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反应术后反应性发热:60-85%,多为低热,与冷冻后刺激和大量坏死组织吸收有关。冷冻范围大者,可达39℃,经对症处理可控制。反应性胸腔积液:5-10%,积液量不多,多无需处理。与冷冻刺激膈肌、胸膜有关。肝功能损害:以5cm以上肿瘤消融表现明显,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轻度升高,发生率81%。保肝治疗1周后,多可恢复正常。与术前肝功能及冷冻范围有关。术后出血:靠近肝脏表面肿瘤和肝包膜下的肿瘤,冷冻后有发生破裂导致大出血可能。第30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冷冻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反应肌红蛋白尿:部分中晚期患者术后1-3天出现,严重时可伴有肾功能不全、尿量减少。与冷冻范围大、肝功能损害明显有关。予碱化尿液、水化,利尿剂同时使用,并少量地塞米松5-10mg连续应用2-3天。观察尿量变化,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并积极护肝治疗。其他:冷休克、胆瘘及胃、十二指肠穿孔、肝功能衰竭等。第3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什么是冷休克?第3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肿瘤冷冻消融术PPT第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TargetedCryoablation第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肿瘤冷冻消融治疗从肝癌说起。。。。。。第3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介入治疗的兴起,为肝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明显提高了肿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但单纯TACE的肿瘤完全坏死率约为20%,且多发反复的TACE加重肝功能负担。近年来,各种化学消融和物理消融治疗逐渐应用在肝脏肿瘤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疗效。肿瘤消融治疗的兴起使结节型肝癌的肿瘤坏死率提高到80-90%,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早期肝癌的首选方法之一。第4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冷冻消融治疗肝癌适应症原则上对于肝功能ChildA或B级的肝癌均可行冷冻消融,特别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或肝脏的多发转移癌(转移灶5个)和肝癌术后复发的多发小病灶(5个),以及不同意手术切除的肝癌。第5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禁忌症全身情况差,明显恶病质;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肺肝肾脏器障碍;弥漫性肝内病灶;全身广泛转移伴大量胸腹水。第6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冷冻消融杀灭肿瘤细胞的机制细胞脱水和皱缩细胞电解质毒性浓缩和pH改变细胞膜脂蛋白成分变性细胞内冰晶形成和冰晶的机械性损伤血流瘀滞和微血栓形成免疫效应第7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疗效评价?第8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疗效评价临床评价:KPS评分影像学评价:CT、PET/CT、超声等CT:低密度或低信号区域,并不断吸收变小,增强扫描无强化。实验室评价:肿瘤标志物、免疫标志物等第9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冷冻术后病理表现动物实验结果证实,肝脏氩氦靶向超低温冷冻和热融解后,组织病理学呈现一个不可逆的充血,水肿,出血,变性,凝固性坏死过程。术后切除的大体标本,可以看见与冷冻冰球形状相符的凝固性坏死区,邻近氩氦刀探头的组织典型的表现是凝固性坏死。光镜下检查可以看见损伤区细胞肿胀明显,透亮度增加,部分细胞空泡样变性,细胞变圆皱缩,细胞间隙及血管周围间隙显著增宽,并可见灶性出血,部分区域液化;凝固性坏死区细胞边界模糊,细胞结构丧失,核固缩,核破裂。电镜观察,冷冻使细胞连接断离,细胞膜双层结构改变,部分细胞的细胞膜破裂。第10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影像学表现病理基础动物实验证实,冷冻后3天,肝冷冻区呈界限分明的苍白色凝固性坏死,周围有成熟的肉芽组织形成,其中夹杂增生的小胆管。1个月后,边界全部成为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在纤维包膜形成后,坏死逐渐变小。1个半月后,坏死区吸收,仅薄层白色疤痕。第1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影像学表现病理基础冷冻术后病人2期手术标本病理表明,冷冻区内肝细胞和肿瘤细胞呈凝固性坏死,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包膜增厚,病程长者表明纤维疤痕形成、收缩。冷冻区与正常组织间见胶原纤维增多,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第1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影像学表现CT:术后1周,冷冻区为低密度影,CT值较强下降,呈空洞样改变,CT值(增强后)为1-20Hu。边缘呈明显环形强化,环壁完整,厚约4cm,内壁光滑。如何通过CT值判断肿瘤细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