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选5)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概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人地关系…… 从自然变化异常与人类关系角度来揭示。 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汶川5·12 股灾 下列事件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 西南大旱 鼠灾 寒潮 问题疫苗 海底火山喷发 北方沙尘暴 印尼海啸 一、自主学习 1.说出自然灾害的含义。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稳定、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一、自主学习 2.说明自然灾害形成必备的条件。 ①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②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一、自主学习 3.说出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及衡量标准。 ⑴影响因素: ①孕灾环境稳定程度 ②致灾因子强度 ③受灾体特征 ⑵灾情衡量标准: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一、自主学习 4.说出自然灾害的影响。 ①人员伤亡 ②财产损失 ③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④地域差异 一、自主学习 5.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请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防抗灾害能力差异角度,分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差异。 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则低。 但是…… 二、合作探究 材料一 2007年3月6日上午10点4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70人死亡。 材料二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沿岸国家数万人丧生。 (2)材料一中的地震和材料二中的海啸是否都为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 (4分) (3)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时,斯里兰卡比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距离震中远,但遇难人数却是后者的几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 分析苏门答腊岛地震频发的原因。(4分) 二、合作探究 材料一 2007年3月6日上午10点4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70人死亡。 材料二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沿岸国家数万人丧生。 (1) 分析苏门答腊岛地震频发的原因。(4分) 位于印度洋板块(1分)和亚欧板块(1分)(挤压碰撞)交界处(1分),地壳运动活跃(1分)。 二、合作探究 材料一 2007年3月6日上午10点4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70人死亡。 材料二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沿岸国家数万人丧生。 (2)材料一中的地震和材料二中的海啸是否都为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 (4分) 判断:都是自然灾害。(2分) 理由:①都是地壳运动导致的(1分) (都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②都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1分) 二、合作探究 (3)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时,斯里兰卡比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距离震中远,但遇难人数却是后者的几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4分) 斯里兰卡比苏门答腊: ①人口密度大、(1分)受灾人口多;(1分) ②地势低平;(1分) ③防抗灾能力、意识弱。(1分) 人口密度(人/Km2):斯里兰卡308,苏门答腊85 三、提升拓展 四、反馈训练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自然灾害的定义 四、反馈训练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回答2题。 2.自然灾害危害程度高的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大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防抗灾能力弱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灾情的影响因素与地域差异 四、反馈训练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3.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 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