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1年2月第14卷第1期 ChinJClinHealthc,February2011,Vol.14,NO.1 ·105·
·综述 ·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
申运华,严中亚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合肥 230001)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1.01.042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AF的外科治疗取得了 脏层,在保证形成透壁损伤的情况下,能缩短阻断时
飞速的发展,从最初以控制心室率为目标的左心房 间和消融时间,其可以适时的评估透壁性。临床上
隔离术及走廊术,到后来以实现完全根治为目标的 有人行心内膜和心包脏层同时消融,认为心内膜合
心房迷宫手术,手术方式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不同 并心包脏层消融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外科方
时期人们对 AF发病机制认识的不同。本文就 AF 法,效果优于心内膜消融[4]。亦有人于消融中结合
[5]
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应用单极和双极消融均取得较满意效果 。Melby
[6]
1 迷宫(maze)I 型手术 等 对传统的Cox术和用双极射频能量取代大部
Ⅲ
[1] 分切口的改良术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 NSR相当,
Cox等 于1987年根据“折返学说”设计了迷
宫(maze)I型手术。但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发现, 认为双极射频消融是有效和安全的。射频术具有费
迷宫I型手术存在窦性迟钝及左房功能不全等术后 用低、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效率高等优点,
问题,于是,Cox等在迷宫I型手术基础上发展及改 其缺点为可致侧壁辐射损伤,不适于穿透脂肪组织
进了迷宫II型和迷宫 型手术。2000年 Cox等报 (如心包脏层路径),能量辐射欠精确,可导致邻近
Ⅲ
道346例迷宫手术,AF治愈率可达99%,迷宫手术 组织损伤,目前关注的手术风险有食管损伤及穿孔、
逐渐被视为治疗AF的金标准。但是迷宫术的推广 冠状动脉回旋支损伤。
受到了操作复杂、耗时长及术中出血等因素的影响, 1.2 冷冻消融术 1977年Harrison将冷冻消融最
于是人们又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良,从 Cox迷宫 型 早应用于临床。目前冷冻已成为AF外科治疗的常
Ⅲ
用手术方法之一,亦是迷宫 型手术的组成部分。
手术中的主要技术要素,演变出部分或小迷宫手术。 Ⅲ
部分迷宫术一般把治疗重点放在左房:通过人为设 冷冻消融目前主要应用于跨左房室瓣环和右房室瓣
[7]
置传导障碍隔离肺静脉、切除或隔离左心耳,并借助 环部位的消融。Nakajima等 报道一组病例,NSR
不同的能量发生设备缩短手术时间。不过临床研究 为84%,分析心脏手术同期冷冻消融改良Maze手
发现仅行左房迷宫术,术后发生心房扑动的可能性 术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指标,认
[2] 为冷冻消融安全有效,比传统的 Maze手术时间缩
相对要大 ,另外有人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得出,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