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推进区第三产业升级的几点建议.doc

发布:2016-12-11约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推进区第三产业升级的几点建议   十五期间,甘井子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特色亮点逐步显现,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业态不断拓展,特色街区不断形成,吸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社会效益日渐明显。应该说,甘井子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甘井子区在全市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使命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产业结构来看,比重仍然偏低。甘井子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在40%左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而且,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全区第三产业主要消费性服务业为主,而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比重较小。2、从空间结构来看,布局明显失衡。甘井子区第三产业的布局已显出一定的滞后性,突出表现在商业网点分布的明显不均衡。3、从业态结构来看,构成不尽合理。全区传统第三产业比重偏高,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偏低。4、从规模结构来看,企业规模偏小。综观甘井子区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居多,这对我们适应今后日益激烈的开放竞争环境极为不利。5、从组织结构来看,经营模式陈旧。甘井子区第三产业标准化、科技化的管理技术和方式方法运用得还不够,现代经营模式和业态理念还未深入人心,电子商务的应用则更显不足。6、从人员结构来看,专业人才匮乏。甘井子区以对人才、技术依赖程度不高的传统第三产业为主,因此第三产业人才的培养层次较低,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高层次服务人才积累相对较少。人才的缺乏对第三产业层次提升形成了瓶颈制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制定规划,完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对全区贡献份额的比重,突出以中心区、特色街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信息、旅游业为导向,以流通、大型超市、房地产业为支撑,以金融、保险业为依托,以中介、社区服务业为补充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在完善主城区第三产业升级的同时,应将第三产业的网络延伸到相邻的农村地区,使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2、调整布局,完善功能定位。在发展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上,应根据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交通的基本框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甘井子区第三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按照依托基础,强化功能,拓展空间,优化结构的原则,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以新火车站为中心,北至路港,南至中华广场的华北路沿线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形成中心商务区、次中心商贸区、外围发展区协调   并进的第三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甘井子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3、加强领导,构筑发展平台。建议成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尽可能的将第三产业集中到同一部门管理;建立重点项目信息报告制、领导协调制、专人联络制等制度;加强对第三产业工作责任考核;加强对行业组织建设的引导,做好行业内技术培训、技能考核、信息传递等组织协调工作;加强适合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建设;简化行政审批制度,清理和压缩审批项目,以发展知识性第三产业为内涵,改造提升传统第三产业;积极推进甘井子区第三产业的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再造,全面提升全区第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专业网建设,蓄积相关数据资源,提高信息传输网络化的水平。   4、鼓励创新,强化项目推进。应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社会公用事业由政府办向社会办转变的进程;积极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努力实现社会事业的产业化经营与布场化运作。借鉴、引进并推广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业态的新形式和经营的新模式;重视第三产业高层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争取将甘井子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融合到大连市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紧紧抓住推进城市化的大好机遇,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力度,更多地调动和吸引信贷资金及民间资本投向我区的第三产业。 篇二: 部门及员工绩效考评制度 部门及员工绩效考评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对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制定本制度。 1.目的 通过对部门和员工日常工作和行为规范的考核、考评,建立公司绩效考评管理系统,促进个人工作素养和整体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防止和纠正部门和员工渎职、失职、违纪、违规行为,保证公司绩效目标管理的达成。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对部门和员工的各级考评、各类行为规范的考核的管理。 3.职责和权限 3.1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或公司主管领导对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有考评权和考核权,负责对各类考评、考核结果的最终认定。 3.2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主管领导、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对各部门有考评权和考核权。 3.3各部门和生产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