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视角下智能库房建设及管理研究.docx
RFID技术视角下智能库房建设及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也发生巨大变化。档案数量剧增、种类扩大、范围广泛,并且相关单位与社会公众对于档案查询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传统档案库房的档案管理利用模式具有极大弊端,具体体现在移交手续复杂、查询难度高、安全隐患高、对外服务利用可追溯化程度低,并且档案存放次序极易被打乱,远远达不到现实需求。本文以RFID技术视角下智能库房建设及管理研究为题,对于智能库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思想意识、建设体系、技术应用、安全工作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全方位提高智慧库房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供可行性优化思路与措施,促进提升文档利用效率,进而为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RFID技术;智能库房;优化思路
在档案事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档案库房的升级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尤其是随着当前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化档案库房正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2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提升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实现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也为实现新时期档案库房技术赋能、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1]。
1RFID技术视角下智能库房建设及管理综述
在数字化的趋势下,档案业务逐渐从基础的档案管理转变为信息化为主的档案数据管理,库房也正向更加先进的方向迈进。RFID技术的应用作为智能库房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对于自动盘库、档案实体实时定位、档案库房安全监控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1.1RFID技术定义及内涵
RFID的全称是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属于识别技术的一种。其运用无线电波不接触快速信息交换和存储技术,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对电子标签、射频卡等记录媒体进行读写,进而实现区域内非接触的双向数据通信,达到目标识别与数据交换的目的。
新时期档案库房的建设核心要义是非接触、稳定可靠、高效使用、多次应用等。RFID技术均具备以上特点,可充分服务于档案库房管理系统的开发,并助力其实现智能化管理[2]。具体表现为:一是非接触。在档案库房的日常工作中,无需人工翻阅档案盒或者手动定位标签位置,即可采集到档案信息,使档案库房盘点、信息统计等工作更便捷。二是可靠性。结合RFID与各类加密和认证手段,可以降低档案信息通过其他非法途径获取的可能性,保障其不被泄密。三是高效性。RFID对大量标签信息进行扫描识别后快速读取,存储的标签可达兆级;同时,还可实时获取档案存放位置、借出情况、归还情况等信息,使得监测更高效。四是多次应用。RFID的标签在库房建设初期便固定于档案盒内,对于其内容读写、更改无需取下变更,只需进行在线修改和重新录入。
1.2智能库房建设内容及现状
信息时代背景下,智能库房的建设目的是实现实体档案、数字资源、智能设备、库房环境的一体化管理,不仅满足对库房条件的环境控制,而且要满足档案智能化存取与智慧化应用。期间需要开发综合管理平台,利用集成手段汇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环境控制、RFID档案管理和智能档案密集架系统,利用多种应用实现智慧化管理。从宏观角度看,档案馆的管理大多依靠人工管理、手动整理的传统模式,保密性差,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高。在此背景下,对档案库房进行智慧化改造,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已成为各地档案主管部门面临的重要工作。一是符合国家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其中对于档案安全保密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将档案库房智能化改造作为今后发展重要方向。利用计算机终端与现代技术代替人工实现库房巡检、实体档案管理等功能,能够保障实体档案的安全和档案信息的安全,并符合“三位一体”档案安全防范体系要求。二是推动库房管理技术升级。RFID技术的应用,不仅保留了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价值优势,还进一步丰富了库房的管理技术,使得产品与档案标签一一对应,具有实用性、高效性、独一性、简易性等特点。同时配合各类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可达到低功耗运转,扩大RFID技术的应用距离和范围,具有较强节能效果。三是促进平台优化。运用RFID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实体文件之间的物联,可完整储存档案内容、形成时间、文件格式、保密等级以及相关责任人等基本信息。通过与门禁系统的结合,能够判断人员权限、出入信息,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时、双向开展提供便利。同时可使管理人员了解档案缺盒、缺件情况,对于摆放错误、摆放数量等人为错误进行自动报警,有助于提高档案库房管理质量和效率[3]。
2RFID技术视角下智能库房建设及管理存在问题与挑战
虽然RFID技术及各种物联网管理手段能够在智能库房建设过程中带来较大便利,但是在实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