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pdf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第1页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作者:焦颖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4年第03期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作为
科学素养的奠基课程,实验教学却一直被忽视。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对实验教学进行优
化,实施精备实验材料、强化互动引导、规范操作流程、开展小组协作、丰富实验形式等实验
教学优化策略,推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素养是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而要快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
养,也必须借助实验教学。在传统科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很少进行实验教学,
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足,这无疑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悖。因此,教师要及时迎合新
课改要求,不断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一、精备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教学参与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较大的实验材料需求,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实验材料,
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也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储存,所以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材料难以满足学生
的实验需求。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教师可以自制实验材料,或是组织学生自备实验材料,能
有效解决实验材料紧缺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提升实验教学的参与度,还能
让学生在自制材料的过程中,逐渐开发科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获得强烈的成就感。
教师应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制作和准备实验材料,替代一些昂贵的实验器
材,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在“认识固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包括生活中常见的石头、鸡蛋、牙膏、饮料等,教师则准备放大镜、烧杯、小刀、水槽等实验
器材,在实验开始前凑齐了所有的实验材料,完成了实验准备。教师让学生将带来的所有材料
放在桌上,判断物体的形态属于固体还是液体并进行分类。学生普遍认为牙膏是固体,教师让
每个学生独自进行实验,将所有物品分别放进水里搅拌,观察其形态。在实际的实验中,很多
物体形态都非常明显,但有学生发现牙膏在水中被搅拌成糨糊状,单方面认为牙膏是液体。教
师为学生揭示真相:牙膏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物质,属于中间态物
质,橡皮泥、蛋黄等也属于此类物质。师生双方分别在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以便
科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让学生获得更深的实验参与感,获得更为
直观的实验成果,巩固了学生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对本课知识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强化互动引导,提升实验教学理解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第1页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第2页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是很多学
生对实验课程兴趣较低,不愿意主动学习,更多时候是被动地接受实验教学。小学生的兴趣与
其学习主动性有直接关联,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应与学
生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兴趣,消除学生
对实验教学的偏见。师生间的互动也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提升学生对实验的
理解程度,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互动模式,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导入互动情境,
营造课堂氛围。教学“地下水”一课时,教师以提问进行课堂导入,与学生探讨泉水和井水来源
的差别,从而引出地下水的课题。为了让学生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储量和储存区域,教师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制作简易水井模型。此实验对经验不足的学生而言较为困难,教师在
一旁辅助学生实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图片和文字说明,去讲台
领取实验材料,包括塑料瓶、大罐子、小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