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及动力导学案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2012学年第二分校政治(科目)必修四学案编号11使用时间2011.10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第一框题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及其两方面含义、矛盾动斗争性及其属性、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列举生活的事例,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讨论法、启发式、合作探究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
知识网络
(二)预习导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 和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
(2)矛盾的 和 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 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矛盾双方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 ,双方共处于一个 ;二是
矛盾双方 ,即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 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 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以 为前提,没有 ,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 同一性之中,并为 所制约,没有 ,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 ,由此推动事物的 、
和 。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即 ;矛盾贯穿于 ,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 ,即 。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 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 ,
,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特殊性是指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
;二是 ;
三是 。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 、 和 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 。一方面, 寓于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没有 就没有 ;另一方面, 离不开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 。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 ,是马克思主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