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件——35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pptx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在自然条件下,每种林业植物都会遭受各种病原的危害,林业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很多,发生十分普遍。在林业植物病中,叶、花、果病害约占60-70%。虽然叶、花、果病害在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引起林业植物的死亡,但会引起叶片的斑驳、枯死、变形,提前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影响林业植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质量,提早落叶也会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并诱发其他病虫害的发生。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引起林业植物的叶、花、果病害的病原种类很甚多,既有侵染性病原,也有非侵染性病原,但大多数是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侵染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线虫……寄生性线虫等都能引起植物叶部病害,而以真菌病害为多。形成多种症状类型,主要有灰霉白粉锈粉煤污斑点毛毡变形变色……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1、叶变形类叶变形病主要是由子囊菌亚门的外子囊菌和担子菌亚门的外担子菌引起的。寄主受病菌侵害后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皱缩、加厚,果实肿大、中空成囊状,引起落叶、落果,严重时引起枝条枯死,影响植物生长。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2、白粉病类白粉病是植物受到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病症。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北方地区的多雨季节以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发病率很高。除针叶树和球茎、鳞茎、兰花类等花卉以及角质层、蜡质层厚的花卉(如山茶、玉兰等)以外,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2、白粉病类许多观赏植物(如月季、瓜叶菊、金盏菊、松果菊、非洲菊、波斯菊、翠菊、大丽菊、百日菊、玫瑰、凤仙花、美女樱、秋葵、一品红、蜀葵、福禄考、秋海棠、栀子、紫藤、蔷薇、牡丹、菊花、芍药、大丽花、八仙花、九里香等大部分林业苗木及草坪植物)都有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花木的嫩叶、幼芽、嫩梢和花蕾。白粉病病症非常明显,在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3、锈病类锈病是林业植物中的一类常见病害。林业植物受害后,发病部位产生黄褐色锈状物,常造成提早落叶、花果畸形、嫩梢易折,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的观赏性。林业植物锈病中常见的病原菌有柄锈属单胞锈属多胞锈属胶锈属柱锈属……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4、煤污病类是林业植物上的常见病害。发病部位的黑色“煤污层”是煤污病的典型特征。由于叶面布满了黑色“煤污层”,使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既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又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煤污病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5、灰霉病类灰霉病是草本观赏植物的最常见真菌病害,对保护地栽培植物为害最大。灰霉病的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会形成显著的灰色霉层。灰霉病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6、叶斑病类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病菌的局部侵染,而形成各种斑点类型的病害总称。叶斑病又可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种类。这类病害的大多数,后期往往在病斑上产生各种小颗粒或霉层。叶斑病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并导致叶片的提早脱落。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7、炭疽病类炭疽病是林业植物上的一类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特点是子实体呈轮状排列,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粉红色的粘孢子团出现。炭疽病主要是由炭疽菌属的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植物叶片,有的也能为害嫩枝和果实。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8、病毒病类病毒病在林业植物上普遍存在且严重。寄主受病毒侵害后,常导致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株矮化。
·叶部病害识别与防治THANKYOU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