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配伍研究与组方设计关键技术探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方剂配伍研究与组方设计关键技术探讨
徐培平,符林春,张奉学,胡英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州(510405)
E-mail: xupeiping@21
摘 要:针对方剂作用特点及研究的难点,探讨了方剂配伍研究及组方设计的诸多关键技术,
提出基于方药“耦合”效应概念的研究方药配伍的“耦合”效用及组方规律的“均匀设计-偏最小
二乘回归数学建模-多目标优化网格算法技术”方法。
关键词:方剂学;配伍;组方设计;方法学
中图分类号:R289
1. 引言
中医方药具有不同于西药的药效特点是多组分,多靶点、多效性的“整体综合调节”[1]
等,也正如此,许多国外研究者将中药作为天然组合化学库,采用活性追踪分离法从中筛选
活性化合物[2],但往往分离到的物质越纯,其药效活性越微弱,难以追踪到中药复方药效物质
基础。事实上,中药的整体疗效通常取决于复方中多种药效物质的综合作用[3],采用西方植物
药研究方法无法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也难以揭示中药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机
制。
对于具有非线性复杂系统等特点的方剂研究[4],目前我国科学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即遵
循中医理、法、方、药理论,以与中医临床常见证侯相关、功效相近的中药和有效方剂为研
究对象,通过集成生物学、药物化学、信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有效成分群辨识技
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群功效关联性评价技术研究、基于有效成分群的中药组方设计技术研
[5]
究,建立中药有效成分群辨识与合理应用的关键技术 。
2. 方剂配伍研究及组方设计关键技术
2.1 实验设计技术:
[6] [7] [8]
目前的实验设计方法主要有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基线等比设计 、计算机直接设计
[9] [10]
,因果关系发现设计 等。我们认为方剂的一个特征是多药物用药,其药物少则四五味,
多则一二十味。各药物剂量水平并不固定,君药与使药相差可达十几倍。这为复方的研究首
先在实验设计上就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常用的正交设计只适用于药味简单,剂量水平少(3
个以下)。与传统的“正交设计”相比,均匀实验设计方法不太受因素数、因素水平的限制,在
实验设计过程中仅考虑实验点的“均匀分散”性,实验次数可明显减少。大多数复方药物研究,
一般至少有3 个以上药物,剂量水平也常是3 个水平以上。对于3 种药物7 个剂量水平的试
2 3
验,正交设计需做7 =49 次试验,全面分析的试验次数为7 =343 ,而均匀设计只要7 次即可
有初步结论。均匀设计的试验结果数据有专用分析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多
项式回归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处理,得出各因素与指标间的定性关系,能对试验
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根据定性关系式进一步进行处方条件的优化。
2.2 数学非线性建模技术:
对于中药组分配伍相互作用数学建模方面的技术研究,国内在这一研究领域已提出不少
新的研究思路。针对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与生物效应间常呈非线性映射关系,主要采用非线性
- 1 -
建模方式这一类计算方法。目前非线性建模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变量间关系的函数形式已知,只需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通常按照残差最小的原则
进行参数寻优,如 1 维搜索、等高线法等。
②变量间关系的函数形式未知,采用常见的非线性函数进行拟合试验。如 Compertz、
Weibull 模型等。
[11-13]
③自适应学习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 。
将均匀设计运用在方剂配伍研究中,常用最小二乘法对均匀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