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纸币文字防伪的探讨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民币纸币文字防伪的探讨研究
人民币纸币,从1948年12月1 日开始发行,至今已发行了五套,历时64
载。它经历了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从依赖外援到独立设计印制,从国内发行
到国际流通,人民币信誉之高、币值之稳、印制之美,世界瞩目,已成为我们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片。就人民币纸币最基本的要素文字而言,既有汉语文字,
又有少数民族文字、盲人文字,还有荧光文字、微缩文字、隐形文字等,这些文
字不仅是构成人民币纸币的重要要素之一,而且也是人民币防伪的重要措施之一,
很值得探讨研究。
一、人民币上的汉语文字
(一)“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文字
人民币纸币上的行名均采用名人手写体,既美观大方,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
又由于手写字体的唯一性,增强了人民币纸币的防伪性能。
第一套人民币纸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有两种字体,有61种为董必
武同志书写之柳体字,仅有一种佳木斯印钞厂印制的1000元双马耕地狭版券为
佚名士书写,具体书写者待考。按规定,第一套人民币纸币正、背面均须印“中
国人民银行”,也只有这张1000元双马耕地狭版券背面没有“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的排列有61种是从右至左,只有1953年版的5000元渭河
桥券是从左至右。
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为马文蔚先生书写之“张黑女”
碑体,他的字体成为书法精品,第三、四、五套人民币行名“中国人民银行”,一
直沿用第二套字体。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异体字改成正体
字,旧体字改成新体字。“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的排列,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均
采用了从左至右的排列方式。
(二)人民币纸币上的冠字号码
人民币纸币上的冠字号码是表示某一种式样钞票的发行数量,也是一种防伪
标识,是纸币上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冠字号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纸币票面上阿拉伯数字号码前的罗马文冠字或
英文字母冠字、或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文冠字。二是罗马文冠字或英文字母冠字、
或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文冠字后面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采用固定的位数,有
6位、7位、8位等。罗马文冠字或英文字母冠字一般为两组或三组,排列有其
规律性。冠字后面的阿拉伯数字是表示每组钞票的发行数量,阿拉伯数字号码前
的冠字是每组的反复组合,以此说明人民币纸币增加的印刷量。
我国发行的第一、第二、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使用的冠字,采用的是罗马文
冠字,有的是三个罗马数字组合,有的是两个罗马数字组合。第四、五套人民币
票面上所用冠字有很大的变化,就是将前三套沿用的冠字由罗马文变成了英文。
两个英文字母反复排列组合为两字冠,两个英文字母中间加1个阿拉伯数字反复
排列组合为三字冠。
第一套人民币冠字号码采用罗马文和阿拉伯数字,排列是分开的,前者印在
票正面左上,后者印在票正面右上,颜色为红色,只有100元北海楼券和100
元轮船券冠字号码颜色为蓝色。在第一套人民币中,只有冠字没有号码的有1
元工人和农民券一种,占1.6%,相同冠字排列在票正面上部左右;3罗(罗马文
位数)6阿(阿拉伯文位数)的有12种券,占19.4%;3罗7阿的有26种券,
占41.9%;3罗8阿的有23种券,占37.1%。左罗右阿的有60种券,占96.8%;
左阿右罗的有1000元双马耕地和1000元运煤耕地两种券仅占3.2%。
第二套人民币冠字号码均为3罗马数字和7个阿拉伯数字连排,简称3罗7
阿。1、2、5分券排列在票正面右上;1、2、5角券在票正面左上;1、2、3、5、
10元券采用双冠字号码,分别排列在票正面下部的左右。颜色均为红色。字体
规范,整齐划一。
第三套人民币冠字号码60版红1角为3罗7阿,排列在背面的下部;62版
1角、2角和72版5角有3罗7阿和2罗8阿之分,还有红色、蓝色之别,均排
列在票正面下部;60版1元、2元和65版10元冠字号码为红色,有3罗7阿和
2罗8阿之分,排列在票正面右边的中间;60版5元冠字号码为红色,有3罗7
阿和2罗8阿之别,排列在票正面左边的中间。
无号纸分币是我国1981年7月15 日发行,用1953年原版印刷,保留冠字
取消号码的壹、贰、伍分面额的纸分币,俗称8分票。票面颜色分别为黄、蓝、
绿三种。
无号纸分币借用罗马文10个记数符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
Ⅸ、Ⅹ分别代表1、2、3、4、5、6、7、8、9、0,将它们巧妙地编排在一起,
组成各种冠字。冠字分三字冠和两字冠,三字冠先发行,两字冠后发行。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