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2
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教育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
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森林培育方面高层次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
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
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
应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森林培育学知识 (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
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森林培育
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创新和探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从事和
组织森林培育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
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健康要求
具有健康的体魄及良好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专业特点和学科的新发展,本学科分为森林营造、林木种
苗、森林经营3个研究方向。
1.森林营造
主要开展立地条件,适地适树,人工林定向培育,困难立地造林,复合农林业等方面的
研究。
2.林木种苗
研究林木结实,良种繁育,种子休眠,难生根树种扦插,控制环境下苗木培育,组织培
养等内容。
3.森林经营
研究森林抚育,主伐与更新,地力衰退防治,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等内容。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按照课程与论文并重的原则,在时间安排上,
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各占一半。前半段约 1.5 学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并适当进行科研论
文准备工作。后半段,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论文工作的实际工作
量应不少于 1 学年。凡能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提前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学习成绩优秀者,且以
本人为第一作者、沈阳农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收录期刊、《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
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或相关学科领域主
办的排名前2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文章,经本人申请,导师及学科同意,研究生部审核,
报校长批准,可提前毕业。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 1 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
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
1.指导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校内和校外相
关专业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组成,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
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完
成个人培养计划并提交到研究生部。
2.课程学习
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
要的研究方法及综合分析能力。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发挥教
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3.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在本学科范围内做 3
次以上学术报告。
4.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
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专)
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在完成实践教
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 10 标准学时。
5.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艺术素养。
五、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4学分以上(不包含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
等),其中必修课26学分。
六、课程类别与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和政治理论课)、专业必
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