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黉学高级中学2024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doc
安徽省黉学高级中学2024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夏商之际的“方国”名称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诸侯部落或国家,它们与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构成一种政治联盟关系,而西周在广阔的疆域内授土授民,既封且分。这表明
A.夏商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统治 B.方国与夏商王朝政治关系平等
C.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 D.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2.下列材料内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汤伐夏,国号商”②“自羲农,至黄帝”
③“夏传子、家天下”④“周武王、始诛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3.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4.《诗经》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产竹子。据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上述记载,最能印证的历史上的现象或变迁是:
A.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
C.政府对竹子种植的重视
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
5.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C.扶清灭洋,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
6.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某国的宣传画,该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
7.与明代帝王对“非汉”政权基本持忽视态度不同,清朝皇帝强调“汉人”政权和“非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认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缕”。清朝帝王旨在
A.强调清朝政权的正统性继承 B.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
C.体现超越前代的视野和气魄 D.凸显自身“非汉”政权的属性
8.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年
3420万
俄国亚洲地区
1800—1939年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年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年
520万
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
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
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
9.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10.“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以上文字当出自: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1.20世纪初天津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竟平、人权、民友……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C.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12.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
A.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