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96单片机控制的新型原动系统仿真器及其软件设计的开题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196单片机控制的新型原动系统仿真器及其软件设计的开题报告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一种基于196单片机控制的新型原动系统仿真器及其软件设计。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问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参考文献。
一、问题背景
原动系统是指机械装置的动力转换系统,通常由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组成。在机械设计的初期,进行原动系统仿真和模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仿真,可以验证原动系统的设计参数和工作条件,预测其性能和寿命,降低试制成本和周期。
传统的原动系统仿真方法通常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这种方法虽然有高精度和计算速度快的优点,但是会忽略一些现实中的非线性因素,使得仿真结果不准确。因此,出现了一种基于实物仿真的方法——原动系统仿真器。
二、研究现状
近年来,原动系统仿真器的设计和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和工程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原理,成功地设计了多种原动系统仿真器,如机电一体化仿真器、液压仿真器、汽车驱动仿真器等。
在单片机控制的原动系统仿真器设计方面,也有相关研究和实践。例如,徐俊波等人设计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机械系统仿真机,可以用于电动机驱动系统、气动系统等方面的仿真实验。而黄芬芬等人则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单片机的液压原动系统仿真器。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基于196单片机控制的原动系统仿真器,在实现原动系统运动参数的仿真和模拟的同时,考虑单片机自身的特性和优势,使其具有计算速度快、成本低廉、易于维护和操作等特点。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确定仿真器的系统结构和整体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芯片等;
2.实现原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利用单片机实现数学运算并控制执行机构;
3.利用串口通信等手段,将仿真器与上位机进行连接,并通过上位机的软件来控制、监测仿真器的操作;
4.开发仿真器的操作界面和数据处理功能,呈现仿真器的运行状态和仿真结果。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
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的原动系统仿真器的设计方法和仿真技术;
2.根据仿真器的系统架构和整体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原动系统仿真器,并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3.利用单片机和相关的编程工具,实现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
4.开发上位机控制、数据处理和呈现界面等软件,并进行集成测试。
五、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设计出一种基于196单片机控制的原动系统仿真器,并编写相应的软件支持。该仿真器可以满足原动系统仿真实验的需求,并具有成本低廉、易于维护和操作等特点。同时,该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原动系统仿真器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六、参考文献
1. 徐俊波, 王云, 张建欣. 机械系统仿真机的研究及其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6):45-47.
2. 黄芬芬, 王梦明, 赵阳, 等. 基于ARM单片机的液压原动系统仿真器[J]. 科技创业, 2016(2):90-92.
3. 刘振, 吕建文. 基于实物仿真的机电系统故障诊断实验[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5(2):156-159.
4. 李伟, 于祥, 李卓.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动机监测系统设计[J]. 电工技术学报, 2009(2):1-5.
5. 韩亮, 秦辰, 徐俊俊, 等. 基于仿生控制的电动汽车驱动仿真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14(3):88-9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