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课内实验指导书(项目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纺纱学》课内实验指导书
项目五:络筒、并纱、倍捻设备机构与原理
一、基本知识
经纺纱设备纺制出的细纱,还要经过后加工工序的加工,以满足后续加工的需要。后加工工序包括络筒、并纱、捻线、摇纱、成包等,可根据纱线产品的最终用途及性能要求,选择经过一些工序。
络筒所用设备为络筒机,其主要作用是将管纱(线)接续起来,制成更大的卷装——筒子纱(线),同时去除纱线上一定规格的纱疵。并纱和捻线工序是生产股线时要经过的工序,并纱的作用是将2~3根纱线合并卷绕成一个并纱筒子,捻线是对并纱进行加捻,制成股线。并纱加工所用设备为并纱机,将2~3根纱线张力均匀地合并;捻线设备有环锭捻线机和倍捻机两种,前者将并纱筒子加捻后卷绕管线,需要再进行络筒制成筒子,倍捻机是将并纱加捻后直接卷绕成筒子。当然并纱和加捻也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上实现,可采用的设备有环锭并捻联合机与并倍捻联合机。选用设备不同,工艺流程也会有所差异。摇纱是利用摇纱机将纱线制成绞纱,用于纱线染色。成包是将纱线成品制成一定规格的包装形态。
络筒机有传统的半自动络筒机(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只是接头藉助半自动打结装置,以基本趋于淘汰)和全自动络筒机。全自动络筒机有纱库式和托盘式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结构原理大同小异。如图1所示为全自动络筒机的结构示意图。
AUTOCONER 338自动络筒机(纱库式) 村田21C自动络筒机(托盘式)
图1 全自动络筒机的结构示意图
并纱机按其卷绕成形装置的构造不同,通常可分为急行往复式、槽筒式等几种。
图2为急行往复式并纱机工艺简图。从筒子或纱管2引出的纱,通过导纱杆3、张力装置4、断头自停装置5、导轮6、导纱杆7后进入导纱瓷牙10的小槽内,再通过滚筒9的摩擦传动,交叉卷绕在筒管8上。
1 铁锭 2 纱管 3 导纱杆 4 张力装置 5 断头自停装置 6 导轮
7 导纱杆 8 筒管 9 胶木滚筒 10 导纱瓷牙
图 并纱机工艺简图
②成形部分:并纱机一般采用交叉卷绕成形。横动导纱杆由成形凸轮通过转子等机件的驱动,作往复运动,从而使得装在导纱杆上的导纱牙带动纱线作往复运动,完成交叉卷绕成形。
③防叠装置:在并纱时,为了使每层纱圈在筒管的表面上分布均匀,不发生重叠,一般并纱机都装有防重叠装置。防叠装置的种类较多,有杠杆式、皮带式、齿轮式及机电控制式等。
④断头自停装置:并纱机正常工作时,必须始终保持并合股数不变,如发生单纱断头或某一根管纱用完时,必须立即停止绕纱,避免并合股数不足的纱绕进筒子而造成次品。因此,并纱机每一只锭子都必须有一套断头自停装置。当发生单纱断头或某一根管纱用完时,触动断头自停装置动作,使筒管与滚筒脱开,停止绕纱。
⑤张力装置:在并纱时,必须有适当的张力,使纱线紧密均匀地卷绕在筒管上。并纱机张力装置的种类很多,一般有圆球式、垫圈式、圆盘式、以及绳式等几种。
捻线机的种类很多,有环锭、翼锭、帽锭、离心锭、倍捻和花式捻线机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环锭捻线机,倍捻机和花式捻线机也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3为环锭捻线机工艺简图。从并线筒子1引出的纱,经导纱杆2、导纱钩3和上、下罗拉4、5出来后,再经断头自停钩6、导纱钩7、钢丝圈8、钢领9,最后绕到随锭子一起回转的纱管10上。环锭捻线机除了罗拉部分无牵伸作用外,其余部分与细纱机相似。
1 并线筒子 2 导纱杆 3 导纱钩 4 上罗拉 5 下罗拉 6 自停钩
7 导纱钩 8 钢丝圈 9 钢领 10 纱管 11 锭子
图3 环锭捻线线机工艺简图
捻线机主要有喂入部分、罗拉部分、断头自停装置及卷绕成形等部分组成。
①喂入部分:主要包括筒子架、导纱杆和导纱钩。
②罗拉部分:罗拉部分主要由一对金属光罗拉组成。
③断头自停装置:自停片与断头自停探针为一体,活套在小轴上。当纱线正常运行时,探针受到纱线的张力而抬起,此时自停片远离上下罗拉的后钳口。由于上罗拉依靠下罗拉的摩擦而转动,自停片插入上下罗拉钳口后,上罗拉便停止转动,因而纱线不能继续向前输送,起到断头自停的作用。
④卷绕成形部分:环锭捻线机的卷绕成形部分与环锭细纱机大致相似,仅在规格上有所不同。
倍捻机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待加捻的筒子放在固定的锭罐4中,锭罐借助磁力保持在锭盘3的空心轴上,从筒管上退绕的纱线通过退纱器6、张力装置5进入旋转的空心锭子的中心孔,经90°转角后进入键盘。由锭子出口处经储纱区,到达导纱钧9并形成气圈。纱线通过导纱钩后,经探纱杆10、导纱罗拉组11到达超喂罗拉12,再经绕尾装置13、横向导纱器14、卷统罗拉15,交叉卷绕在筒管上。
图4 倍捻机工艺流程
倍捻机主要由动力部分、倍捻单元和传动部分等组成。
(1)动力部分主要包括电动机、电器控制箱、指示器和操作面板。
(2)倍捻单元的结构主要包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