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近代直隶(河北)天主教会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08-28约小于1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代直隶(河北)天主教会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 近代直隶省(现今河北省)天主教会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清末民初时期(1898年至1911年)、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本报告将聚焦于中期,即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的直隶省天主教会教育发展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教育机构的建立 在此期间,天主教会在直隶省建立了一批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北京大学、天主教东华大学、南开大学、陆军军官学校、天主教女子师范学校等。这些机构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学子前来学习。 二、教育教学的改革 天主教会在此期间倡导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推崇西方科学,开设自然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实验及实习课程;提倡男女平等教育,开办女子学校等。这些改革为当时中国教育界带来了新的风貌和思路。 三、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天主教会在此期间注重将教育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中国传统社会中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困扰的民众提供援助和教育。例如,在教育用地时,天主教会会优先考虑基层教育,将教育机构直接建在当地教会旁边,方便农民前来就读。 总体而言,中华民国时期的直隶省天主教会教育研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意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