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洛可可艺术与巴洛克艺术的异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比较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的异同
一、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 它的鼎盛期是在17 世纪。“巴洛克”( Baroque) 一词本义是指畸形的珍珠, 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用于贬义泛指各种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以及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当时人们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 它一反文艺复兴优美而静雅的艺术风格, 强调夸张、浪漫的戏剧感, 这种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 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巴洛克具有很强的宗教气息, 它的风格形成恰逢天主教复兴的需求。16 世纪的意大利, 社会骚乱动荡, 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彼此结党攻诘, 天主教皇极力捍卫自己的权威, 吸引异教徒重返天主怀抱。此时的教廷选择了巴洛克风格的艺术来为宗教改革服务, 他们不惜重金把教堂和祭坛进行精心装点, 教堂中体现出华丽的巴洛克样式风卷残云般的动摇了文艺复兴的美学根基,以此来宣扬天主教至高无上的权力, 激发信徒的畏惧敬仰之情。在天主教会的推波助澜之下, 巴洛克艺术风格日渐成熟。其特点是追求韵律感、运动感、空间感、和豪华感, 追求标新立异、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有时还带有宗教的热情和神秘。作品强调形式的变化, 不求细腻的深入刻画, 具有自由奔放、大气磅礴、豪放不羁的气质特征, 同时洋溢着雄伟浑厚、豪华高贵的气韵, 这种风格在16、17 世纪的建筑、绘画、雕塑等各个艺术
门类中都有所体现, 其丰富变化的视觉效果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二、巴洛克艺术
当历史进入18 世纪以后, 法国引领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进行着艺术形式的改革。1715 年伴随着专制君主“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离世, 巴洛克艺术也随之暮色降临, 继承王位的路易十五引领着洛可可的艺术风潮登上了历史舞台, 随之取代了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 Rococo) 一词来源于法文, 它的原意是指“ 贝壳”, 后来演绎成为用小石头和贝壳作装饰图案的一种装饰样式。18 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兴盛起来, 自由平等的思想风起云涌, 人们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 舒适和豪华, 思想上压抑、威严的东西遭到了排斥, 小巧的、风雅的、富有生气的东西体现在了服装、语言、礼仪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洛可可艺术就反映出了此时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它的风格特点是具有精致、甜美、幽雅、华丽、繁缛的装饰性, 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 喜欢用弧线、S 形线和艳丽的色彩作装饰。注重精致, 纤细秀美的装饰效果。由于它是在宫廷和贵族阶层产生发展起来的, 因此带有宫廷的享乐主义色彩, 呈现阴柔和矫揉造作之气, 它的艺术工艺及其精湛, 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同巴洛克艺术一样, 它绚丽的色彩,细腻的装饰工艺, 很快遍布到欧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三、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关联
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是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练的举止和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综合两者之间的关联可以得出几点结论,首先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都是把冰冷的建筑与工艺品都视作了人类的灵魂,在静止的建筑和用品中追求动的几何学,追求观众视像中无限的附加和延长。其次两者可以说都是探求一种水的造
型,水滋生万物,上善若水,无固定形体而可以与人体建筑融合成完美的结合。最后两者都受启示于贝壳的造型,贝壳切面的螺旋纹增值率诱发了艺术家们的感奋,使新的手法勃兴而得以发扬光大。
四、在不同领域里艺术上的表现
绘画
在绘画上,巴洛克艺术家们所绘制出的作品色彩鲜艳,色调明快,人体的动作生动活泼,往往一幅画上的每个人的人体动势表现得非常生动,巴洛克风格的画家的典型代表是英国的凡·戴克、荷兰的伦勃朗、比利时的鲁本斯。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强调奢华和唯美的感觉,如上流社会的华美服饰,女性的全裸或半裸曲线再配以唯美的自然景色背景。这些画用色甜美、清淡,充满了华丽、幽雅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活以外,还有风景、肖像、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主要代表画家是布歇和华托,布歇的油画宛若通过钥匙孔偷窥室内,一幅世俗的贵族气息;华托的《发舟西苔岛》画面迷离,人物雍容华贵。
音乐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巴洛克音乐大致承袭了同时其他的艺术的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比,也难逃装饰、华丽、壮观等倾向。但是在巴洛克时期,音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