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江苏省东海县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江苏省东海县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本章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以及特征等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学到的“我国自然资源概况”相关,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学生将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增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并学会从区域角度思考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认知。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基本地理概况,对自然资源的概念有所了解。然而,对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生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浅显,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分析自然资源分布特征时,学生可能难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目前,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平衡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引导。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较好,但在课堂纪律方面,个别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对教学活动有一定影响,需要教师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音响系统。
2.课程平台:地理教学资源库、在线地理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自然资源分布图、相关视频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地球仪、地形模型)、图片、地图、案例研究、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它们有哪些种类?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讲授新知(20分钟)
-自然资源的概念: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强调其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
-自然资源的分类:讲解自然资源的主要分类,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分析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自然资源的特征:从数量、质量、分布、更新周期等方面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提醒学生关注自然资源保护,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一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及保护措施。
-要求学生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知识点梳理
1.自然资源的概念
-定义: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特点:具有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
2.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照物质形态: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
-按照用途: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土地资源(如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
-分布不均匀: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层次性和周期性。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
-层次性: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地球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周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和消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4.自然资源的特征
-数量: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质量:自然资源的质量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布: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地理、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更新周期:可再生资源的更新周期与资源的再生速度有关。
5.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合理利用: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