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限时训练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历史限时训练2
1.“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
①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②中共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③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④“台独”势力开始猖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直到十九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B.国王“统而不治”
4.“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5.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6.《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历史批判哲学家阿诺德J汤因比在总结西欧扩张时说:世界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资本主义为主体的体系下,人类各个文明被纳入了统一的整体新航路的开辟给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其原因与20世纪时英法两国让位于美国和苏联的原因正相同”。这些原因不包括
A.资源优势的丧失 B.技术优势的丧失
C.体制优势的丧失 D.战争的消耗
11.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D.②③④
12.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每空1分)
A 代表 B代表 C 代表 D代表 E代表 13.(19分)“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有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到茜1979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