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及栽培甘草HPLC指纹图谱.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野生及栽培甘草HPLC指纹图谱 j
j罾
闫永红 ,段天璇,王文全,姜 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
摘【 要】 目的:研究野生及栽培甘草的质量区别。方法:建立野生及栽培甘草的 HPICI指纹图谱
(CromasilODS色谱柱;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并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MS/MS技术推测化合物结构。
结果:鉴定了部分成分的化学结构;野生与栽培甘草所含成分大部分相同,仅有少量区别;栽培甘草中少数成分
随栽培年限不同有所变化。结论:_扭方法灵敏度高,分析快速、准确,可以为甘草药材 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甘草;HPI£指纹图谱;甘草酸
【中图分类号】 R284.1,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651(2x【】6)02一Ol16.(15
《中国药典》收载的甘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 1.2 药 材
Glyeo~rrhizauraler~isFisch.、胀果甘草 G.inflateBat. 人工栽培和野生甘草药材样品由作者之一闫
或光果甘草 G.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生 永红2003年 l0月于内蒙古杭锦旗采集并鉴定,全
长在我国北部及西北半荒漠地区,为常用大宗中 部为甘草 G.uralensisFiseh.的根。人工栽培甘草
药材。中医药传统认为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 生长年限分别为2、3、4年。每个栽培样品共 lO
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现代 份,每份样品为 30个植株混合均匀而得,栽培甘
药理研究也发现其具有提高免疫力、保肝、抗炎 、 草根头直径0.8~1.2cm;野生甘草据根头部直径
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解痉抗溃疡、止咳平喘 分为条草一 (1.5~2.0cm)、二(1.0 1.4cm)、三
等作用…;甘草的供应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野生 (0.7~0.9cm)等2,每等 lO份。
资源,其销量约占甘草总销量的90%以上。但过 1.3 对照品
度的采挖、保护措施的缺乏,已导致甘草野生资源 甘草酸: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
严重匮乏,大量使用和栽种人工甘草成为大势所 号:l10731—200205),供含量测定用。
趋。因此,作者对道地产区内蒙古杭锦旗的野生 1.4 试 剂
甘草 G.uralensisFisch.及栽培品的HPLC指纹图 乙腈为色谱纯,磷酸、甲酸、甲醇、氨水、四
谱进行了对比研究,为进一步全面评价野生 、栽培 氢呋喃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净水。
甘草中成分变化规律,指导甘草的人工栽培及合
2 方 法
理应用奠定基础。
2.1 色谱条件
1 仪器、药材、对照品与试剂
Kromasil100一CI8色谱柱 :250111/I1×4.6ⅡⅡn,5
1.1 色谱仪 t-an;流动相A:0.1%磷酸水 (含少量四氢呋喃),B:
Agilent1100一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自 乙腈。梯度洗脱条件及检测波长见表 l。流速为
动进样器,柱温箱,Agilent1100色谱工作站;岛津 0.8mL·min。。,进样量为 l5止 ,柱温24℃,检测时
UV一120紫外分光光度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