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旅游形象位思考与简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水洲城 快乐福地
——长沙市旅游形象定位思考与简述
“当晨风拂过湘江,滑绿了两岸的晨光,摇落了新叶上的露珠,城市便在新绿中苏醒,忙碌,欢腾。”在诗人市长谭仲池的笔下,长沙这座城市如洗尽俗尘的仙子。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长沙自古“山、水、洲、城”相映,湘江由南而北分市区为东西两个自然区,临江可望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岳麓山古树苍郁、秀如锦屏,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古城,天心阁屹立其间,展示着带岳襟湘的自然风姿。西边青翠葱茏,东边高楼耸立,山水与城市互动,城市与山水共生,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图画。
遗憾的是,如此丰富多彩、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并没有使长沙的旅游产业长袖善舞的红火起来,其旅游主题一直不鲜明,旅游形象较为模糊。在中国旅游的版图上,长沙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中部崛起的浪潮中,长沙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特别是长沙应该给中外游客留下什么?可以说,长沙市没有作出很好的回答。用什么样的眼光和视野看待长沙,抑或是如何定位长沙,是寻找长沙旅游突破口的关键所在。
这个定位不仅是给长沙人自己看的,更是给中国人、世界人看的;不仅是给今天看的,更是给明天看的;不仅是功能性的,更是广大游客在心灵上、精神上对长沙的浮想与诉求。
中国有句老话,叫“纲举目张”。对经营旅游而言,定位就是那个“纲”。有了清晰的定位,才能梳理长沙的资源要素,才能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一切作为都无异于盲人摸象。
纵观中国各城市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城市旅游定位,我们深深感到,真正困难的不是给旅游定位贴上一个美丽的标签,不是给旅游资源一个具体的说法,而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把握城市旅游发展的规律,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中真正寻找到既符合城市旅游个性,又有着无限前景的坐标。
长沙旅游也有过所谓的定位,如“人文山水,魅力长沙”、“山水名城,休闲胜地”、“历史名城,山水美城”、“山水洲城,人杰地灵”,这些看似都很好,但它们都不准确,缺乏具有个性的亮点,缺乏彼此之间内在的联系,更缺乏与长沙市发展相匹配的战略愿景,因而就体现不了长沙资源特色和体验元素,更不能产生象云南、大连、杭州那样的市场卖点。试想,长沙打休闲牌,你能胜过千年来每一个毛孔里都浸透着闲适和享乐主义精神的成都吗?试想长沙打风情牌,你能胜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吗?长沙再步人后尘有拾人牙慧之嫌,没有新意。
在旅游业竞争日益加剧,旅游开发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一个旅游城市塑造的旅游形象在竞争中主动权从而丧失竞争力如何从自身特点出发塑造的城市旅游形象成为长沙市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山水洲城奇特城市自然风光和现代文化景观,给人以的独特美感个性鲜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传承久远,学风远播,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在此设坛讲学,创立了全国颇有影响湖湘学派,时称楚有材,于斯为盛。浏河浏阳河迤东来,桔洲位于湘江长沙市,静卧江心,南北长公里,东西宽米,是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内河绿洲,。自古以秀丽风光著称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柚黄桔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毛泽东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壮丽诗篇而扬名于世。1、快乐热土,快乐舞台山水洲城是对长沙城市完美融合的生动写照山水洲城山水洲城
近10年时间,主持和参与了近100家企业咨询策划工作,对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经营、旅游规划、经营城市、项目投资等领域的操作颇有心得。
因一系列成功企划案,中央电视台、国家《名牌时报》、国家《财经界》杂志、北京《中华周末报》、北京《东方企业家》杂志、北京电视台、西安《策划与财富》杂志、深圳《中国策划》杂志、北京《广告导报》、《湖南日报》、《湖南经济报》、《企业家天地》、《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湖南电视台等媒体予以专题报道与重点采访。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