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会心理学 张景焕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E-mail:jhzhang@ 学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系统地讲授,系统地掌握社会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科的基本框架。 2、理解社会心理在社会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为社会事件的预测、监控和管理服务,将其应用到工作之中。 3、?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具体学科的角度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并自觉运用这些原理指导社会实践。 4、结合本门课特点帮助学员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其他社会心理现象,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做好自身工作,进而贡献于社会。 5、通过具体教学内容的讲述,体会和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探讨将社会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工作及进行相关本土化研究的途径。 预期效果 获得知识 增长智慧 激发兴趣 愉悦情感 具体措施 授课与讨论 作业与考试 积极的沟通 对社会心理学的概括 对沟通方式的探讨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 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思想、感觉与行为如何受他人真实的或想象的存在的影响的科学 人:人的本质属性 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 思想及感觉:指人的内部反应过程 行为:指人的外显反应过程 不同观点 需注意的几点: 1、无论将社会心理定义为内隐的还是外显的,其意义都在于要将人对社会刺激的全部反应作为社会心理的研究对象,这种反应有时是内隐的过程,有时是外显的行为。 eg.知、情、动机、态度 从众、模仿、感染 2、反应的主体包括个体、群体。因此,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应该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及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3、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反应都要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及人格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心理发生、发展的本质规律,也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三种取向提供了背景。 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 群体社会心理和行为: 应用社会心理 1、个体社会心理 社 会 化: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过程、内容、 影响因素 社会动机:成就动机、亲社会(利他,助人)、侵犯 社会认知:对他人的认知:表情、 行为、个性、 人际关系 对自己的认知:知、情、意、能、个性 对结果的认知:归因及其偏差 社会态度:对社会事件的态度、 形成及其改变 2、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 人际沟通:信息、沟通渠道、信息发出者、 信息接受者(语言之墙) 人际相互作用及影响:合作与竞争 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 从众、依从和服从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吸引、爱情)、人际关系 3、群体社会心理和行为 正式群体: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 群体决策、群体领导 非正式群体:集群(大众社会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 环境社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居住 环境设计 健康社心 法律社心 宣传社心 教育社心:学生与学校集体的关系,社 会氛围对学生、教师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与心理学各分枝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2、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大范围、客观的、概括的水平 着眼于整个社会,以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注重社会现象的实质、社会根源 eg.家庭、婚姻、生育、社会阶层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任务 一、理论建设任务 二、指导社会实践的任务 三、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 一、理论建设任务 1、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论证历史唯物主义 eg. 拜金主义 新的拜金主义的产生 eg. 厌学、对关系的过度看重、 能力本位 二、指导社会实践任务 1、提高自身素质 2、提高实践能力 1、提高自身素质 (1)识自己以及自身的角色义务 认识自己:性格特点、能力特征、悦纳自己、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认识自己的角色义务:角色规定、角色资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