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与素质教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与素质教育
摘要:
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而语言又是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之一,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对现今的中学学生来说,要学好英语,就必须适当地掌握一些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以便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应该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内容给学生适时地导入一些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这是当今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素质教育。
谈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与素质教育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大至抽象的行为规范、伦理标准、人生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 而语言又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局部相互渗透。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任何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了解和掌握的过程,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语言学者认为,许多语言学习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没有把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要搞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实际,适时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在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导入融入到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导入是教学大纲的要求: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进一步学习说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21世纪所需要的人材应该是适应国际形势迅速发展的现代人。他们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具有对国际事物的理解力,善于吸收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提高本民族的素质。因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增进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并以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文化导入是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
传统考试主要考查语法知识及词汇的用法,这是造就“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随着英语高考的发展,它强调语言与文化的一体性,真正地道的英语应当在表述内容的同时体现英语的文化色彩。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考生在作答此类题时,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意思,还要联系到意思所渗透的文化背景。
文化导入是语言交际本身的需要。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交际是运用语言的主要手段,包括书面和口头交际两个方面。而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而离开文化背景的交际英语也是行不通的。
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
文化知识主要是指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由于各民族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因而产生和发展了许多根深蒂固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不要求对此加以了解,势如造成学生的Chinglish(汉语式英语)。
英语单词与相应中文的不同含义,也就是说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要领在词汇及语义上的呈现。如英语中的Ladies first,hot dog,sandwich等,与汉语中的春节,饺子,筷子等。
同一单词的不同含义。如老鼠在汉语中是一种讨厌的动物,而在Disneyland一文中,它又是机敏、智慧的象征,以致于受到全世界的少年儿童的喜爱。又如Soft drink 不叫“软饮料”,而是“不含酒精的饮料”。
单词相同,但内涵不同。如英语中的farmer,landowner与汉语中的“农民”、“地主”的文化涵义上的不同。
对同一问题的应答不同,如:对别人的表扬和称赞,英语中应用“Thank you”或“You are kind to say so”,而汉语习惯于用“哪里,哪里”,“我还差得远呢”,表示客套,谦虚。
不同的文化对相同的现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中及词义上的显示。如英语中亲属的称谓不分哥哥、弟弟,姐姐、妹妹;uncle表示所有与父亲或母亲同辈的男性,而我们汉语中伯伯,叔叔,舅父,姨父分得一清二楚。而英语的区分是在其后加上人的名字,如Uncle Tom。
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惯用语。如,话题的选择,中国人喜欢问年龄,收入,你到哪里去等个人隐私,而西方人却谈天气,问健康等,另外话语的组织,叙述方式,顺序等各种文化也有一定的模式。
将文化导入融入到素质教育中的途径
结合词汇教学,强化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素质,必须强化他们对英语和本族语文化的双重理解能力。如教高一第十三单元Washington D.C一词时,给学生讲解Washington D.C一词的来历,Washington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为了纪念他而把美国的首都叫做Washington。为了区别美国的另一个Washington州,而把首都称为Washington D.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