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比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比较
露那些摧残毁灭有价值的东西的邪恶势力,也还在于有
价值的东西在悲剧中对邪恶势力执着,顽强,宁死不屈的抗
争而旦只有三者兼而有之,才能引起人们的悲痛,愤恨和关
爱.从而缭人们以信心,力量和美感.
既然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在各自最伟大的悲剧中描写
了鬼魂形象.那它们之间又有哪些异同比较并值得我们借鉴
呢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虽然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
同社会环境里的作家,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元代,一个生活在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期,但有其共同点,即都是社会
黑暗,政府腐败,是非颠倒.真的,善的,美的被扭曲了.扼杀
了.邪恶势力占了上风,为所欲为,造成许多冤假错案.所以,
他们在作品中就幻想用一种超人同的非现实的鬼魂来鞭挞
邪恶势力,用它们来伸张正义,使人们看到了理想和希望.关
汉卿的《窦蛾冤》是这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是这样
窦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的牺牲品,无来由犯王法.
不提防遭刑宪.冤深似海,无处申诉.她要反抗,她要平反昭
雪伟大,仁慈的老哈姆雷特被奸诈狠毒的弟弟毒死,篡位,
他也要报仇,也要沉冤太白,两位大文豪便都采用了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大胆的让鬼魂出场,其主要作
用有以下三点:
第一,揭示出了他们都是邪恶势力的牺牲品窦娥所处
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僚腐败,泼皮无赖猖獗,』,民生活一点保
障也没有.窦娥三岁丧母,七岁做童养媳,十七岁洞房花烛夜
不久丈夫叉撒手人寰.面幅着接踵而至的种种不幸,把痛苦
完整统一莎士比亚许多副作都有鬼魂的形象.但老哈姆雷
特的鬼魂却似乎有特殊的魔力和象征意味.通过它,哈姆雷
特仿佛直接瞥见了他一直隐约感觉的另一个世界,仿佛找到
了自己生存困境的一面镜子.鬼魂如同催化剂,直接触发了
他酝酿已久的精神蜕变.《窦娥冤》中的鬼魂出现在第四折,
虽然从整个情节结构上说,这一折已到结局,但这一折非常
重要.非但不是有的人说的画蛇添足,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这是因为,有冤必定要报,才符合观众或读者的心理.
此外,不但情节结构显得完整统一而且使窦娥的性格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之更加丰满动人,其反抗性的一面也更
加强烈.从而最终完成了这一个善良,纯真,倔强,正直的窦
娥形象
第三,都很成功的塑造了悲剧气氛,增强了悲剧效果.正
义受到邪恶的歪曲扼杀,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是没有能力
反抗复仇的.只有借助鬼魂来达副惩罚邪恶的目的,一吐心
中的郁嗣.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邪恶势力的猖獗
人们惟有寄希望于超人间的力量,这就使悲剧显得更加悲
凉.这两部悲尉所表现的都是社会的悲副.复仇虽然是全剧
韵一个主题.却始终没有实现,鬼魂所期待的正义始终没有
降临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死去了丹麦仍然是一个混乱的国
度.新一轮的争夺又将开始死亡终结了哈姆雷特的彷徨,死
冲破了他的绝境.但代债是在舞台上留下了一大堆尸体,这
确是莎士比亚晟彻底的一部悲剧.哈姆雷特也以自己的一死
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的道义上的胜利,从而鼓舞着后继
者的斗志.因而观众或读者的感受是悲壮而不是悲观.《窦娥
冤的结局是一个貌似大团圆的结局,但却隐藏着一个更悲
戏曲研究
政烈纠曩曩毽g
的悲剧,它简直是在宣告:只有窦娥的冤魂亲自抗争到底.她
的冤屈才能得到昭雪,但观众或读者却看到了一线希望.我
觉得能产生这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与作者大胆的运用鬼
魂形象是分不开的.
这两部悲剧都大胆运用了鬼魂形象.而且达到了某些相
同的戏剧效果.但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度的不同.作
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毕竟不同,因而其鬼魂形象毕竟有不同
之处.
莎士比亚生活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在他创作
《哈姆雷特》时,英国已不再是一个快乐的英国,而是一个颠
倒混乱的时代.宫廷挥霍奢侈,社会动乱不安,王室同资产阶
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莎士比亚借助于丹麦王子哈姆雷
特为父亲报仇的故事.来影射当时英国如牢狱般的社会现
实.揭示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主人公
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代表着当时的进步势力.而他
把老王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称他为堂堂男子汉.由于邪恶
势力猖獗一时,正直善良的老王惨遭毒手,死于非命,在地狱
中倍受折磨.但他的真正死因却无人知晓.那么屈死的冤魂,
被扭曲的正义能不伸张吗?而要伸张,又该怎么伸张呢?作者
于是就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让鬼魂上场
申诉.这才真相大白于天下.但老王不是自己直接去复仇.而
是间接借助于王子的力量才得以报仇成功的.
老王在全剧中只是一个配角.而且始终是以阴魂的形象
出现的.老王对哈姆雷特的思想变化极有影响.这对于剧情
的发展变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对于哈姆雷特来说是理
想的君主.可是哈姆雷特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他是理想的
人,作为斗士.他以勇猛闻名,作
显示全部